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明朱雄英 > 第202章 户部想要迁徙百姓的土地(第1页)

第202章 户部想要迁徙百姓的土地(第1页)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很多人选择报名前往。而朱雄英倒也没有亏什么,也就是一些银两罢了。大明的百姓迁走一部分到东瀛,剩下的地就会变成朱雄英手中的地。将这些地适时地放给大明百姓,还能缓解一下社会矛盾!一举两得!毛骧走了之后,很快便将朱雄英的政策传达到了各地。果然不出所料,这消息一出,就有无数人报名。其中有单身之人,也有拖家带口的。钱不钱,地不地的无所谓,主要是没有去过东瀛,尝试一下在新的地方安家,想想也不错。当然更主要的,还是朱雄英的名声。尤其是中都凤阳一带,九成的百姓听说了朱雄英的政策之后,当即报上了自己的姓名。一时间,迁徙东瀛的事情,在大明各地传的沸沸扬扬!原本朱雄英只是想迁徙二三十万人的,可是一个月的时间里面,单单是报名的就超过了十万户人家。按照每户人家平均五口人,这就是五六十万的人口!若是迁徙个十万人,朱雄英可能跟老朱提一嘴就可以了。若是迁徙二三十万,老朱可能会慎重思考。若是迁徙五十万人以上,老朱说什么也不可能同意的。这江山是大明的江山。百姓也是大明的百姓。都迁到了东瀛,那算个什么事?老朱绝对不会允许这么多人迁徙出去的。没办法,朱雄英只能赶紧下令,让毛骧别招这么多人。二十万人,顶天了!跟老朱争取一下,也不是不能行!不过剩下的人,朱雄英依旧是让毛骧给备案了,现在用不着,不代表以后用不着。现在只是打下了其中的一个岛,将来还有四个呢!要知道东瀛南北朝时期,整个东瀛有七八百万的人口,朱雄英迁徙个百万人过去,不算过分。到时候东瀛,就彻底成了,大明的领地了。不过当消息传开了之后,朱元璋自然早早就收到了。一大早,奉天殿偏殿内。朱元璋正在收拾仪容仪表,准备今日份的早朝。李公公在一旁帮朱元璋收拾仪态。“听说那臭小子又开始胡闹了?”朱元璋淡淡地问道。“回陛下,皇太孙殿下,最近正在筹备,把大明的百姓,迁徙到东瀛去。”李公公如实道来:“据奴婢所知,皇太孙殿下一开始也没计划,迁徙多少人。”“但是这消息一出,许多大明的百姓都主动报名了。”“而中都凤阳,八成的百姓都愿意前往。”“那臭小子给出了什么条件?”朱元璋冷笑了一声。他完全没想到,中都凤阳的老百姓,竟然这么想跟着朱雄英混,那是一点都不顾忌,老朱这个皇帝的感受啊!“皇太孙开出的条件,是多给两成的地,没人每年五两银子,可以拿三年。”李公公不敢瞒报:“另外,每年可以乘船回大明探亲。”“唉!”老朱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有钱那就是好啊!有钱了,都能让老百姓主动迁徙,派人去把那臭小子叫过来上朝,今日肯定会有人要弹劾他的。”朱元璋那叫一个气!当初他把人迁徙到中都凤阳的时候,那可是派出了重兵,强行迁徙的!这才造就了凤阳的繁荣景象。没想到这种繁荣景象,根本不能留住百姓。只要朱雄英给一点好处,他们纷纷就同意,迁徙到东瀛。朱元璋那叫一个气啊!感觉自己这些年来做的事情,跟朱雄英一比,那可真是太失败了。不出意外,昨天金陵城的官员收到了消息,今天朱雄英肯定会被弹劾。老朱必须拉朱雄英过来,让他亲自承受百官的弹劾。不能好处名声都被朱雄英捞了,自己总是给他擦屁股。当然,至少老朱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朱元璋派出去的人,很快便把朱雄英从科学部基地给请了过来。朱雄英倒也料到了,今天肯定会被叫过来上早朝。所以一早就让秀春给自己煮了个稀饭,顺便炒了个土豆丝。美美地吃了一顿早餐之后,这才坐上了马车,慢悠悠的来到皇宫。朱雄英的马车停到了皇宫门口,毛骧转头对着车内喊道:“大人,到宫门口了。”“大人?”毛骧接连叫了几声之后,这才发现,朱雄英又在马车上睡着了。没办法,眼看着马上就要上早朝了,毛骧只能上前把朱雄英摇醒。朱雄英迷迷糊糊地醒过来,又迷迷糊糊地走进了奉天殿之中。百官刚刚进入奉天殿,朱雄英作为一个异类。不按照队列,而是最后一个,走进了奉天殿之中。朱标在一旁看着朱雄英这慵懒的模样,当即气不打一处来!这哪有半点皇太孙的样子啊?这可是上早朝啊!不过朱标想起了朱元璋当初跟他说过的话,也只能忍住心中的怒气。,!这大儿子很优秀!咱不能对他生气!如此反复劝阻了自己好几次,朱标才放弃了废长立幼的想法。“有事启奏!”文武百官行礼完毕之后,李公公扯着尖锐的嗓子,喊道。“臣户部尚书曾泰,有事起奏。”曾泰走出了群臣队列,拱手说道:“启禀陛下,今日,皇太孙殿下,在大明各地,发布通告。”“让老百姓自己选择,是否迁徙到东瀛岛上。”“此乃皇太孙殿下为大明开疆扩土,本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臣听闻,报名的百姓实在太多了。”“人数一多,恐怕会导致大明土地荒废,届时恐怕会影响大明,往后数十年的税收啊!”曾泰的话一出,文武百官都纷纷点头,包括朱标也同样如此。近年来,大明一直在鼓励生育,就是为了增加人口。屯田,也一直在做。你现在把大明本土的人口,都拉到东瀛去了,这田地不就没人种了吗?就连太子朱标也是这么认为的。东瀛要打,但是迁徙的人口,也不宜过多。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看向了下方的朱雄英:“雄英,户部尚书说的可是事实?”“回爷爷,是事实。”朱雄英淡淡地回了一句。“那你可有法子,让这些田地不荒废下来?”朱元璋其实很不明白,为什么放着大明田地不种,要把人拉到东瀛去。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回爷爷,咱暂时没有想到什么法子。”朱雄英咧嘴笑道:“不过至于这迁徙的人口,咱会控制在二十万以内,一应费用,咱全包了。”老朱在龙椅之上,忍不住挑了挑眉头。把二十万人送到东瀛岛上,即便是老朱都没有这样的魄力。即便是大明国库,也给不出这样丰厚的条件,但是朱雄英可以。“既然皇太孙殿下没有法子,臣倒是有一个好法子。”曾泰又继续说道:“陛下,这田地本来是大明分给百姓的。”“如今百姓都迁徙到了东瀛,那这土地,则应当由朝廷拍卖,拍卖所得,自当充入国库!”好家伙!朱雄英直接好家伙!原来这些人不弹劾自己,那是有原因的,他们都在馋那些,闲置出来的土地!听到曾泰的这么一番话,朱雄英当即就不困了!这空缺出来的地,凭什么直接拍卖出去?得来的钱,还要充入国库?朱雄英打东瀛,把大明的百姓迁徙到东瀛的岛上,可不是为了充实大明的国库啊!同时他对曾泰,也多了几分防备。他不知道这曾泰,到底代表的是士绅地主阶层,还是代表着朝廷户部,说的这些话。:()大明:朱雄英最强三代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