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现的外公和姨妈并没有在许塘的生活中引发什么不同寻常,他忙着入职HS事务所,接洽他三个作品在当地最后的竞图,还有毕业琐事,事情多的时间打架,不可开交。
顾其伏倒一直想要和许塘修复关系,毕竟是他承一血脉的亲外孙,更何况他对女儿顾蓉还有着今生最痛苦的愧疚之心。
在论坛会议结束后他邀请许塘的导师和许塘在一家国人会所吃苏南菜,许塘在席间只论建筑,其他不谈,态度已经很明显。
他们和许塘年幼时没有任何交集,他们没有经历过许塘和顾蓉的苦痛,他实在生不出什么血脉亲人的感受。
归根结底,许塘自小被周应川惯的就不是个缺爱的性格,尤其是他眼盲的那十年,周应川对他几乎是予取予求,给他的关注度高的可怕。放在普通人家,就是祖孙三代围着估计都赶不上他一个人的,这就养成了许塘打小就从不需要、也不屑于去获取别的人爱和认同。
周应川自然尊重许塘,许塘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想亲近那边的家人他支持,不想他也支持,要非说他的态度,那就是任何人都不能强迫许塘做选择。
意外认亲发生之后,唯一没变的是Carl和许塘的关系,或许因为从小经历了太多次游走在生死之间的手术,他总是比同龄孩子早熟,通透很多。
中间许塘在国内的发小韩明结婚了,在申州的淮平饭店大摆宴席,前几年他就嚷嚷着要来纽约找许塘,也见识见识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得空生意不忙,就带着新婚的老婆飞来美国,全当度蜜月。
韩明家的家具城做大了,在苏南不少城市都开了分店,他爸现在逐步退居二线,做董事长给儿子坐镇。
国际航班落地,韩明搂着新婚妻子,抱着刚五岁的妹妹,他人比过晒黑了些,穿着一身大老板时兴的梦特娇。
“嫣嫣,这头等舱的饭真也就那样,跟淮平饭店还差的远…”
他妻子拍他手臂,他也看见招手的许塘,发小一晃五年没见,碰面自然高兴,韩明是头一次看见复明的许塘,男人的臂膀比过去有劲儿多了,使劲揽着许塘的肩膀,好久没放手。
“行了啊,这不是看见了么,现在一点事也没有了,你不知道前两年,我眼睛里还有缝线呢,给周应川吓得,成天伺候我跟伺候慈禧一样…好了啊,让你老婆看见你一大男人哭鼻子多掉儿面…”
“滚,你才哭鼻子…我真是替你高兴!多少年了你嘴还是那样…诶,周哥呢?”
“他大忙人,整天和货币利率打交道…出差去了,不过说好了,大后天来家里吃饭…”
一行人在酒店吃饭,饭间,韩明介绍他妻子,叫王纯嫣,人长得娇美可人,十个手指头跟玉石雕的一样,指甲都泛着莹润的亮粉,许塘总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但一时也没想起来。
王纯嫣比韩明小两岁,父亲是申州某区的一把手,家里独女,有点公主脾气,龙虾肉要韩明一点点剔好了才吃。
韩明也乐意惯着:“我们家公主的手那就不是剥虾挑刺儿的手,那是数钱的手,是弹钢琴的手…!这我们家大公主,这我们家小公主…”
韩明一句话,逗得他老婆和妹妹都笑:“而且老婆,你这已经属于非常知书达理了,你没见你旁边这位,那闹腾劲儿,一口不对付就往外吐,恨不得一口饭让他哥嚼碎了喂嘴里去…”
他妹小,跟着甜甜地问:“哥哥,谁呀,谁要喂呀,彤彤已经不要喂啦!”
闹了许塘一个大红脸,真想把手里的叉子塞韩明嘴里去。
好哥们儿见面没啥说的,许塘带着韩明夫妻在纽约玩了两天,他老婆早就想来购物,隔天许塘就叫人送他老婆和妹妹在第五大道逛街,韩明则跟着他驱车在郊区的俱乐部打室内高尔夫。
“要么那么多人想往这儿来呢…钱在这儿就跟纸一样,说真的,你跟周哥就打算待在美国不回去了?”
许塘说:“回不回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我和周应川,我们就两个人,他在哪儿我在哪儿…再说现在周应川也忙,成天满世界飞,今天在伦敦明天在迪拜,我估计我以后也差不多,好几个项目要跟,只能再陪你们两天了…”
“以前不懂,现在觉得周哥当年真不容易,真是男人中的这个…!”
韩明由衷地比了个大拇指:“不过我跟你说,现在国内可遍地都是黄金,随便弯腰一捡就是钱,不夸张地讲,那就跟浪打浪滚进你口袋里似得…要不是我跟纯嫣结婚,我岳母也打算让我岳父下海,我给拦着了…”
“呦,你这个新女婿在老岳父那儿还说的上话呢?”
“那可不,我现在别的不多,就钞票多,这不赚钱的事儿交给我了,我岳父兄弟多,其中一位在…”
韩明往上面扬了一下头,挥出一杆:“我岳父是想再往上走走,争取明年换届能进常委…”
俩人聊着天,聊天内容早已经不像十七八岁在学校劳什子的作业抽烟,时代巨人在无声中大踏步,哪怕只是微微掀起衣角,也足以裹挟着、乘托着人朝夕之间地覆天翻。
傍晚许塘送韩明回去接老婆和妹妹,在路上,他把前一阵子刚做亲缘鉴定,确定了他母亲的父亲,也就是伦理上的外公的事给韩明说了。
“什么?你是说你在美国找到了你妈的亲爸…?那不就是你亲外公么…!许塘你可真能憋啊,这么大的事你现在才说?”
“有多大的事啊…是就是呗,我妈的亲生父亲…我打小没见过一回。”
“那你外公现在也在纽约?他干什么的?那年代能来美国可不简单啊…”
“当年举家来的波士顿,他在哈佛设计学院当教授,这个不是重点,我想你帮我打听点事…”
许塘简单的把他怀疑他妈是医院是被人贩子骗了拐卖,又不止拐卖事的韩明说了,他撕下一张记事簿,写下他老家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