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八岁小娃搬空渣爹库房跟着外祖一家去流放 > 第564章 避雨亭(第1页)

第564章 避雨亭(第1页)

大家坐在马上,目光齐齐投向已经离得很远的大青山。

在视野的尽头,大青山的轮廓渐渐清晰,果然已经可以看到图案里的全貌,大小比例也几乎差不多了。

春夏交替的季节,大青山上到处郁郁葱葱,宛如一条绿色的长龙盘旋,几乎直达天际,外观非常巍峨。

山间云雾缭绕,仿佛给这座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那边有座亭子。”

一直盯着大青山那个方向看了许久,没人看不出什么名堂来,小蛮早就忍不住东张西望了。看到大家开始回转神的时候,他往不远的一个方向指了指。

大家才回过头来,注意到道路再往前大概也就十来丈的位置有座亭子。亭子上面草书三个大字,但是墨迹已经有点模糊,站着远看不清楚是什么字。

“过去看看!”胥子泽说完马上策马往前,几个人也赶紧跟上。马蹄声哒哒作响,在宁静的乡村道路上显得格外清晰。随着亭子的靠近,上面模糊的字迹依稀可辨:“避雨亭”。

三个字虽然有些斑驳,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书写时的豪迈与气魄。

亭子静静矗立,整体结构简洁,却在细节处流露出应有的庄重与雅致。

亭顶是单檐歇山式,青灰色的瓦片整齐排列,檐角微微上翘,带着一种古朴的灵动。亭柱选用的是未经雕琢的原木,质朴中透着自然之美,但柱础却雕刻着精美的卷草纹,粗犷中透着雅致。岁月的痕迹在这些柱础上留下了淡淡的青苔,增添了几分沧桑感。

亭内地面用青石铺就,虽无奢华装饰,却因岁月的打磨而显得光洁温润。四周的栏杆简单却大气,几道横栏横贯其中,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亭子周围就是农民的土地,绿植摇曳与这座亭子相得益彰,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亭子不算小,遮风挡雨起码可以避进来十来人。

几个人靠近亭子后下马,把缰绳丢给小蛮。

站在亭子里往大青山的方向看,怎么都觉得那幅图案就是在亭子位置画的。

甚至想象得出,一个老人手持画笔坐在石凳上,远眺着大青山,在前面的画板上一笔一画落笔的情形。那画笔在纸上舞动,每一笔都带着对大青山的敬畏与热爱,仿佛要把这座山的灵性都融入画中。

“这个位置并不靠近官道,也不是村口,谁会浪费钱财建这么大一座亭子?”

小蛮已经找棵树拴好了马,走过来的时候一面大声说话,声音有点大。他提出来的问题,这也是大家费解之处。在这样偏僻的地方建一座如此气派的亭子,确实有些令人费解。

没想小蛮的话却传到了旁边种地的一个老汉耳中。老汉干活累了,听到这话,又看见他们好几个人,也起了好奇之心。

他干脆停下来歇歇,把小蛮的疑问接了过去:“江南一户有钱的人家建的,说是建个亭子路过好歇脚,都建了十几年了。

老汉我记得清楚着呢!就是在大庆十一年建的,两年后就换了皇帝。”老汉的声音有些沙哑,但语气中带着一种岁月沉淀的从容。

景春熙朝胥子泽看了过去,他一动不动也没有看过来,但老汉的话应该是听进去了,他此刻静静地看着大青山一动不动。

大庆十一年,也就是十五年前。那时候胥子泽已经在娘胎里了。三年后,他们一家被迫去往岭南。

景逸看着这座亭子出神了一会儿,又看向沉默不语的胥子泽,忽然用手肘捅了捅小蛮,说:“快去跟那老汉随便唠唠。”

小蛮刚想上前,想想又往马匹的方向跑了过去,马头上挂的干粮他全部摘了下来。

他朝老汉坐的那个田埂跑了过去,像个野孩子似的去到老汉旁边也不吭声,直接坐他旁边去。

穿着干干净净的孩子,怎么都知道是家境不错的,也不嫌弃他这糟老头,还往他身边凑,老汉的心情好了不少。

小蛮若无其事地跟老汉坐在畬地里,景春熙则凑过去在老汉旁边不远处蹲着,景逸则过去拿起了锄头帮老汉锄草。

锄头在土地里出“嚓嚓”的声音,显得格外清脆。

小蛮朝布袋里一摸,两个肉包子自己嘴里叼一个,另一个递给了老汉:“爷爷!您吃。”一布袋的吃食也塞到了他怀里。

老汉看了小蛮一眼,看向景逸和景春熙,最后看着亭子里一直盯着大青山看,一言不的胥子泽。也不拒绝小蛮的善意,布袋他收下了,也没道谢,就是出善意的微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