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道夫。希尔顿、华尔道夫这些个星级酒店在美国已经开了很多家了,几乎是遍地开花,哪个城市都有,像华盛顿这样的府都市肯定是有建造的,直接入住就行。
车子在华盛顿中心位置停下,一座参天的建筑映入眼帘,进入酒店门开始,一股典雅而不失格调的奢华之风扑面而来,资x主义的一糖衣炮弹,轰的江母朱母两位同志目眩神迷,俩人感觉自己就跟那刘邦冲进了阿房宫似得。
“呀,这些老外就是会享受。”
“是啊是啊。”
见一大家子都满意,江弦也就满意,付了一笔堪称天文数字的房费,安顿家里人在这家酒店住下,然后给朱琳说。
“晚上陈映真老师还喊了个朋友,我得过去,有什么事情你就找客房的私人管家,在这儿他们什么都负责给你处理。”
“嗯。”
朱琳点点头,又忍不住感叹,“江弦,你说我们在美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回国以后可怎么过?恐怕还会觉得不适应呢。”
“有啥不适应的,自己的家,再不好,那也是家,总是比外面强的。”江弦安慰道。
他完全理解朱琳的这种想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他从现代回到这个年代,已经经历过这个过程,所以能适应。
但对朱琳她们来讲,就困难许多了。
回国以后也得把生活水平提升上去了。
江弦暗暗给自己计划。
陈映真的朋友叫叶芸芸,有点像是日本人,短短的头,很清秀。
“芸芸现在自己办了一本刊物,叫《台省和世界》,筹了二十几个股东。”
“好了不起。”
王安忆和茹志鹃同时惊叹一声。
对于她们来说,能在美国办刊物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办刊物?”江弦眼前一亮,“能详细说说么,叶女士。”
“其实也没什么讲的。”叶芸芸笑着道。
她说自己事先就和股东们说明:“股东们应该有这种觉悟,就是说,三年里要亏本。”
股东们也没意见,但是要她保证,第一年必须要行一千本,如果行不到一千本,股东们就要抽股。
“现在办了半年,已经有一千份了,算是取得了小小的成功。”叶芸芸笑了笑,“每期就只亏四千美金。”
“哗哗哗。”
大家一起为叶芸芸鼓掌。
“在美国办这么一个内容严肃的刊物已经很困难了,每期只亏四千美元已经算了不起的成就了。”陈映真开口道。
大家又谈了些别的话题,不过江弦对办刊物的事情很好奇,拉着叶芸芸问了很久。
夜晚,江弦回到酒店,一进门,现自己一大家子人都坐在宽敞明亮的客房里,懒洋洋的倚着沙看着电视,沙前的大理石茶几上则摆满各种点心。
“看什么呢?”江弦问。
“一个电视片。”
朱琳回答说,“叫浩劫后,之前电视上一直在宣传。”
这算是个反战类型的片子,不过拍的没有宣传的那么好,讲的是一个市生核弹爆炸后的各种景况。
反战主题在国外是一个很火的题材。
尤其是在美国。
反对核战争,几乎是美国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连小学都向小孩子们宣传,让小孩儿给里根写信:停止核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