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弦轻轻鞠躬。
下一瞬,台下爆出激烈且持久的掌声。
“说的好!”
“说的真好!”
一名“写作计划”的工作人员,来自台省小蔡激动地拍着手,和身旁的朱琳说。
“我知道,你们挺不容易的,不容易,你们当年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但是建设的太快了,太惊人了!”
“有个美国经济学家说过,你们这二十年增长的产值,过英国工业革命一百年所增长的。”
“别看台省这些年生活不错,挺繁荣,可是靠不住,没有自己的基础工业,说不定哪一天别的国家不要它了。”
“反倒是那位老人家,很有智慧。”
“自力更生是有道理的!”
“我特烦好多大6来的人抱怨‘我们生活的多么苦’。”
“我没话说,我没权说。”
“可是苦了这么多年,有收获,大有收获,没有白苦,好多第三世界的国家都看着中国呢。”
“我做管理员,半体力劳动,白天做苦工,晚上看资料,到处去找资料,我何尝不苦呢?”
“而且我又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美国人,我什么也不是”
小蔡说着说着,竟然有些哽咽。
朱琳也理解,她是被江弦的一番言触动到了,这才勾出了这些藏在心底的话。
但这也验证了,江弦的这场讲演,绝对是掷地有声的,代表了自己,也代表自己国家,立场鲜明,也饱含意义。
讲演完成以后,大使馆的代表范梓彬都来和江弦握手。
“好,讲的很好!江弦同志是吧。”
“同志你好。”
“哎呀,刚才讲的,真知灼见啊,我非常认同,应该让新华社的同志记录下来,报道在国内。”范梓彬赞叹说。
“哟,谢谢、谢谢。”江弦用力和范梓彬握了握手。
又听他道:“有没有兴趣来干外交?”
“干外交?”
江弦诧异一阵儿,看着范梓彬,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得到人家赏识了。
“您和我开玩笑了,我哪能干得了那个,我这人难当什么大任,只能写写小说。”
“唉,好吧。”范梓彬听出江弦言外的拒绝之意,见他无心此道,也不好再说什么。
只是看着江弦,心里那叫一个不舍。
这小伙子!
这嘴,这笔杆子。
干外交绝对是一块儿好材料啊!
这份才情,写什么小说?
真是可惜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