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乱世枭雄全集 > 第16章 整顿军政(第1页)

第16章 整顿军政(第1页)

显德元年十月,秋风萧瑟,柴荣站在宫廷的高处,眺望着远方。他的心中充满了对高平之战的深深反思,那一战中,周军将士的士气不振、战斗力低下,仿佛成了他心中无法抹去的阴影。于是,他下定了决心,要彻底整顿这支军队。柴荣召集了将领们,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我们的侍卫士兵,老少混杂,强弱不分。这样的军队,如何能够上战场,如何能够保卫我们的家园?你们看看,百户农夫的辛勤劳作,都养不活一个士兵。我们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精锐的士兵。我要求,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一一点选,选出那些真正的勇士,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上军。而那些怯懦的人,就让他们自谋生路吧。我们不求人数众多,但求每一名士兵都是精英。”为了实施这一计划,柴荣决定让赵匡胤负责招募和选拔工作。他向全国发出了招募令,广募天下壮士。经过层层筛选,赵匡胤选出了一批精兵强将,组成了殿前诸班。这支军队在赵匡胤的严格训练下,逐渐变得威武雄壮,威震邻国。与此同时,柴荣也没有忘记对军队的纪律进行整顿。在叶县巡检时,他发现了供奉官郝光庭“挟私断杀平民”的罪行,立即下令将其以“弃市”处决,以儆效尤。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监纳厚取耗余”被查出,柴荣也毫不留情地让他自尽。这些举动让全军上下都看到了柴荣整顿军队的决心和魄力。然而,就在柴荣忙于整顿军队的同时,黄河郓州界却发生了决口。数州之地被洪水淹没,百姓们流离失所。柴荣立即派宰相李谷前往监筑河堤,并征发了六万丁夫参与抢修工作。经过三十日的艰苦努力,河堤终于修复完毕,洪水得到了控制。经过这一系列的整顿和改革,周朝的军队变得更加精锐、纪律严明。柴荣的威望也在军队和百姓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深知,只有强大的军队和稳定的国家才能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他将继续努力,为周朝的繁荣和富强而奋斗。显德二年,春风初至,大地渐暖,柴荣皇帝坐于金銮殿上,手中握着沉甸甸的玉玺,目光如炬。他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朝野间那一丝微妙的变动,随后缓缓开口,下达了一道旨意:“朕在此昭告天下,我朝文人雅士,皆应秉持公正之心,各自举荐一位堪当县令或录事之职的人才。无论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是否有着血缘或亲缘的关联,皆不得以此为嫌。待授官之日,各位举主需明确署名,以示公正。若被举荐者日后被查出有贪腐之行,懦弱无为,将依据其罪行轻重,连坐举主,以示警戒。”春日的暖阳照耀着皇城的每一个角落,也照亮了柴荣那坚定的眼神。三月时节,他再次颁布诏书:“朕深知百姓疾苦,特允许逃户的庄田由他人承佃,只需按时交纳租税即可。如此,既能减轻朝廷的负担,又能让逃户的土地得以利用,一举两得。”随后,柴荣委派了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与彰信节度使韩通,这两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带领着精锐的士兵,征发民夫,共同疏通了深州与冀州之间的胡卢河。河水奔流,宛如一条巨龙,在两位将军的指挥下,变得温顺而有序。同时,李晏口处,一座坚固的城垒拔地而起,夹胡卢河而建,派重兵戍守,确保边境的安宁。在古老而繁荣的德州,刺史张藏英的身影总是忙碌而坚定。他深知,身为一方父母官,守护百姓安宁、维护国家边境的稳定是他的首要职责。因此,他并未满足于现有的安逸,而是四处奔走,足迹遍布德州周边的每一个村落,招募那些边境上的骁勇之士。张藏英深知,边境之地,民风彪悍,人们大都以狩猎为生,自幼便习得一身好武艺。他亲自走访,与这些边境勇士们交谈,用诚挚的话语和坚定的决心打动他们,让他们愿意为了国家的安宁,放下手中的弓箭,拿起战刀,成为国家的守护者。在他的努力下,一支精锐的边军逐渐组建起来。这些勇士们,他们身穿铠甲,手持长矛,目光坚定,步伐铿锵。他们在张藏英的带领下,日夜操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战斗能力。他们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守护着国家的边疆,让边民们得以安居乐业。每当夜幕降临,德州城内的灯火阑珊,而边境线上,边军们依旧坚守在岗位上,他们警惕地注视着远方,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他们的存在,让边民们感到安心,也让国家感到自豪。在张藏英的领导下,这支边军成为了国家的一张坚固盾牌,守护着每一寸土地,每一份安宁在辽阔的大周王朝,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皇帝柴荣始终将选拔真正的人才视为重中之重。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取决于帝王的英明,更在于能否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为国家注入活力。因此,他再次下诏,昭示天下,以彰显他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诏书中写道:“我国设立贡举之司,初衷便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寻觅那些真正的英才,他们或才华横溢,或品德高尚,他们将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然而,近年以来,朕听闻在贡举之中,有些人并非凭借真才实学,而是依靠年劳或权势得以入选,这无疑是对贡举制度的亵渎,更是对国家未来的不负责任。”柴荣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痛惜,他深知,这样的现象若不加以遏制,必将对国家的未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因此,他决定亲自出马,对今年的贡举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查。“今岁所放的举人,朕将亲自试看。”诏书中写道,每一个字都透露着皇帝的决心与威严。他将亲自面试这些举人,以确保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真正的英才,而非滥竽充数之辈。“若有纰缪,定将去留分明。”柴荣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决断。他明确表示,对于在面试中表现出不足或存在问题的举人,将毫不留情地予以淘汰,而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潜力的举人,则将给予他们应有的机会,让他们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份诏书一出,立刻在朝野之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议论着皇帝的英明与决心,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面试充满了期待与紧张。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真正的较量,一场决定他们未来命运的较量。在庄严的皇宫内殿,柴荣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他面前的案几上堆满了新举进士们的诗赋、论文与策文。这些纸张犹如一座座知识的山峰,汇聚了天下英才的智慧与才情。他细心地翻阅着每一篇作品,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在他眼前跳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认真。他仔细阅读着每一篇文章,从中寻找着那些闪耀着独特见解与才华的佳作。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思考着文章中的深意;时而舒展,为那些精彩的论述而点头。他深知,这些进士们是未来国家的栋梁,他们的才华与智慧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命运。柴荣皇帝相信,只有通过这样严格的选拔,才能找到真正为国家所用的人才。他明白,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学识,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志向。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国家的各个领域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期待着在这些进士中能够发现那些能够引领时代潮流、为国家带来繁荣与昌盛的杰出人才。他相信,只有通过这样的选拔,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在春意盎然的四月,皇帝在京城之中颁布了一道重要的诏令,决定在京城四周另筑一道罗城,以巩固皇权的统治,增强京城的防御能力。这项浩大的工程被安排在来年的春天开始动工,充分展示了朝廷对于长远规划和审慎决策的深思熟虑。为了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皇帝命令近臣中的二十余人,各自撰写一篇名为《为君难为臣不易论》的文章,以及一篇关于边疆稳定的《平边策》。这些论文不仅是对国家治理和边疆策略的深度思考,也是近臣们对皇帝忠诚和智慧的展现。柴荣皇帝亲自审阅了这些论文,对于其中的真知灼见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认可。在众多建议中,郎中王朴的“攻取之道,从易者始”的策略尤为引人注目。他认为,在攻取边疆的过程中,应优先从易攻取的地区开始,逐渐扩大战果,这样既能够减少军队的损耗,又能够增强士兵的士气。柴荣皇帝深以为然,并采纳了这一建议,制定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为后来的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资料一:为君难,出自《论语》子路篇第十三,第15节,“为君难,为臣不易。”原文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1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资料二:《平边策》译文:臣听闻唐(后唐)君主无道,从而失去了江淮(杨溥称帝,立国号‘吴’)、川蜀(孟知祥称帝建后蜀)等地。晋(后晋)君主无道,从而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应观其失道缘由,从而得出应对之策。当其失道之时,君主昏庸乱政,将士骄纵不法,而民众困苦不堪。奸臣在朝,叛将在外,其初虽是小恶而加以姑息,不加裁制,以致于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最终个个裂土僭越。天下人心四散,不附于朝廷。四方贼寇趁乱僭称伪帝,或据州府以求自固,不奉朝命。而应对之策便是与唐、晋反其道行之而已。必先引入贤士执政,黜退无能者以正时局。用贤能替换无能来认清其才能,以恩义及信用来获取天下人心,赏罚分明令民众各尽其力,俭约用度以丰国库,薄征税赋以令民富。待我国库充盈,军备有余,人心向附时则可举兵出征。敌国民众,若知道我朝政治清明,上下同心,国力强盛,人民安乐,且有必取敌国之势的话,则熟悉敌国国情之人,会为我朝充当间谍。熟悉敌国山川地形之人,便会成为我方进攻敌国的向导。若敌国之民与我朝之民心意相通,则是天意即是如此。,!若是天意如此,则没有不成功的道理了。但凡攻城略地之道,应从易着手处开始。如今惟有吴地(南唐)方便攻取。东起黄海,南至长江。我朝可攻略与南唐间的国境线长达二千余里。先从他们守备薄弱的地方进行攻击,若他们防备东边我们则攻击他们西侧国境,若他们防备西边则袭击他们东边国境。南唐必定奔走两端以救急。当敌军奔走之时,可以得知他们的虚实,并攻其弱势,则我军就所向无前了。攻其弱势之法,则在于不必大张旗鼓,只以少数精锐对其进行袭扰,打完就撤。南唐若知我朝进攻,必定会举倾国之力来救援。就这样,经过数次袭扰,敌方接二连三地倾国来援,其国内必定民生凋敝。只要有一次他们不是举众来救,我方则趁机掠取。等待南唐国势衰竭,则江北诸州尽归我朝所有。如得江北之地,则直接拥此地民众,扬我朝兵威,江南之地救不难平定了,这样便是事半功倍。倘若能攻下吴地,则桂、广两州便与我朝接壤,兵威之下顺理成章使其成为附属。而川蜀之地则可旦夕征召入朝,如果他们胆敢违命,则我朝将四方并进,合围席卷蜀地,顷刻即平。吴、蜀两地一旦平定,则幽州将望风归附。只有并州(北汉刘崇)是我朝死敌,不可以恩信招诱,必须以大军攻击他。但是自高平之战以后,北汉已经被我们打的心惊胆寒,气力衰竭,不足为患,可将此事暂时搁起,以后再慢慢收拾他们。现在我朝兵精粮足,军械完备,群臣守法,诸将效忠,一年之后,便可平边。臣王朴一介书生,不足以论朝廷大事,若有不通大体,不合朝廷方略的地方,还望陛下包容!:()乱世枭皇:柴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