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初升,淡金色的阳光穿透漫天黄沙,洒落在并州刺史府那扇摇摇欲坠的朱漆大门上。随着“嘎吱——”一声刺响,大门缓缓敞开,带起一阵呛人的尘土。
公孙硕立在满是裂痕的石阶上,眉头拧成了麻花,望着门外乌泱泱的人群。就在昨天,这儿还挤满了饿得两眼昏、满脸绝望的难民,可一夜之间,整个场景像被施了魔法,彻底变了样。
“大人呐!”三个精神矍铄的白老头,拨开人群快步走来,到公孙硕面前,“扑通”一声就跪地行礼。领头的老头抬起头,眼睛亮晶晶的,大声说道:“大人,我们几个代表并州的父老乡亲,往后都听您差遣!”这一嗓子喊出去,人群瞬间像炸开了锅,人们从四面八方涌了过来。
“大人,我是个木匠!”一个小个子黑汉子,像条泥鳅似的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紧握着一把磨得锃亮的斧头,嘿嘿笑着说,“您瞧瞧,这把斧头跟着我好些年了,经我手修的房子,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往后并州重建,我肯定出大力!”
“我是铁匠!”一个铁塔般的大汉,光着膀子,肌肉高高隆起,扯着嗓子吼道,震得周围人耳朵嗡嗡响,“打造兵器、农具,对我来说就跟玩儿似的!”
公孙硕嘴巴张了张,刚想说话,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喉咙,愣是一个字都没蹦出来。这些人跟提前串通好了似的,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就各自忙活开了。
木匠们扛起工具,脚步匆匆地往废墟走去,每一步都扬起一阵尘土;铁匠们围在废弃的炉灶旁,生火的生火,拉风箱的拉风箱,火星子噼里啪啦地直往外溅;文人们则凑在一块儿,交头接耳,时不时指指点点,手里的折扇晃来晃去。
刺史府里的氛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怪异。那些自称是难民的人,手脚麻利得让人咂舌,对府里的角角落落熟悉得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比公孙硕这个正牌刺史还熟。
有个人大大咧咧地从腰间掏出空间戒指,从中取出一叠公文和一枚虎符,扬了扬说:“都听好了,按这上头的安排干活!”公文上的字清晰可见,虎符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冷冷的光。这人拿着公文和虎符,像个指挥官似的调配着资源,动作娴熟,显然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儿。
“这……这到底怎么回事?”
公孙硕心里“咯噔”一下,涌起一股强烈的不安。他下意识地想冲过去制止,可刚迈出一步,就被嘈杂的人声给淹没了。
更让他惊掉下巴的是,那些来投奔的大汉,像训练有素的士兵,轻车熟路地找到了刺史府藏在暗处的武库。
武库的铁门锈迹斑斑,上面的铆钉都快掉光了。几个大汉围在门前,其中一个蹲下身子,掏出一根铁丝,对着锁孔捣鼓起来。
没一会儿,“咔嗒”一声,铁门缓缓打开,一股带着铁锈味和腐臭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大汉们二话不说,鱼贯而入,出来时手里都拿着刻有公孙家印记的武器铠甲。眨眼间,他们就从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变成了威风凛凛的私军。
可这些人跟戏精似的,没多会儿就又变回了吊儿郎当的模样。他们帽子歪戴着,铠甲斜披着,手里的武器晃来晃去,在人群里横冲直撞。
“让开!都给老子让开!”
一个满脸横肉的大汉,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伸手用力推搡一个瘦弱的百姓,那百姓一个不稳,差点摔倒在地。周围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往后退。
“都给我站住!”
突然,一个大高个从刺史府里冲了出来,手里挥舞着一块木板,板上还留着新鲜的裂痕。
这人正是之前自称会点武功的那位,此刻他脸涨得通红,眼睛瞪得像铜铃,怒吼道:“在刺史府前撒野,你们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这一嗓子就像炸雷,瞬间让场面安静了下来。那些“散兵游勇”们都收起了嬉皮笑脸,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大高个几步走到几个带头闹事的人面前,二话不说,举起木板就打。
“啪啪啪”,每一板子都结结实实地落在他们身上,在安静的环境里,声音格外清脆。挨打的人疼得直咧嘴,却不敢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