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希望的下一任大明皇帝是与朱标一样,仁慈温厚,待下宽容的贤明之君啊。
秦王、晋王和燕王都不是!
可这三位王爷是排在最前面的哥哥,实力也是最强的,后面那些大臣们看得上的王爷,光论号都排不上啊。
眼看水越来越浑,朱家兄弟们恨不得把前朝搅屎棍们给捉起来痛揍一顿。
大哥是病逝的啊,被这些人一搞,好像他们兄弟各个心怀不轨,在大哥英年早逝一事上推波助澜了似的。
没见父皇看他们的眼神都一日比一日可怕了啊。
可恶。
朱家兄弟一个个在心头又哭又骂。
也就是在这个家宴上,朱元璋扫过他们或惊或怕,或平静或肃然的脸,突然来了一句。
“你们觉得,朕该选谁继任太子?”
朱家兄弟们:“!!!”
有人跪下了,有人手中筷子都吓得摔地上然后也跟着跪下了,一看胆子小的都跪下了,朱棣和晋王,秦王也跟着跪下了。
于是朱高炽这一辈的也全都跟着跪下了。
看着跪了一地的儿孙,朱元璋目光沉寂许久,就在有胆子小的禁不住眼泪直流,差点尿裤子时,朱元璋倏地轻嗤一声:“就这点胆子,怎么从朕手上接过担子啊。”
“行了,都起来吃饭吧。”朱元璋淡淡一摆手道。
就在大家要起身时,朱元璋又冷笑着补了一句:“朕叫你们来是吃年夜饭的,又不是吃断头饭,别给朕整一张死人脸摆着。”
朱家众人:“”
总之,这一日的家宴,朱元璋给儿子们留下的心理阴影可不小。
当天晚上回去,晋王还做了个噩梦。
之前最爱在应天逗留的他,一得到归藩的旨意就赶紧收拾东西,带上儿子朱济喜就跑,那速度,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去。
晋王:“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咱父子接下来有事没事都别乱出门了,安静待着吧。叫咱干啥就干啥。”
从来只有自己劝父王老实待着的朱济喜:“”
看着晋王哆哆嗦嗦,上马都不利索,朱济喜心中还挺不是滋味儿的,他扶了一把,在晋王眼神催促他快点上马时,朱济喜叹气,安抚道:“父王,你别太担心,皇祖父只是还沉浸在太子突然离世的悲伤中,你”
“嘘——”晋王忽然打断他,左右看看,神经很敏感地低头小声对朱济喜道:“谨言慎行!”
朱济喜:“”
他觉得,自家父王被关了一年是不是关过头了。
晋王不好跟儿子在外面多说什么,只是压低声音,咬着后槽牙才能忍着心惊道:“你不懂,济儿,父皇他”
“算了算了,咱们先回去,这些事儿跟我们父子都没关系。”晋王赶紧催促道。
朱济喜只好翻身上马,晋王府一行人快马加鞭地离开了京城。
第117章第117章风吹云动
洪武二十四年春。
随着诸位藩王陆续离京,应天府又开始酝酿新一轮的风波。
之前虽说有人拿着‘证据’一口咬定秦王、晋王、燕王与朱标遇刺的事儿脱不了干系,但所谓朱标留下的‘证据’不过是太子一派的说法,朱标可啥都没给他们留。
至于刺杀朱标一事到底如何,就如朱元璋派人调查的那样,确实是在鲁王封地兴风作浪的乱民贼寇做的。
鲁王犯下种种,激起民愤,有心人加以利用,反抗的乱民队伍眨眼就变得庞大。
朱标体恤百姓冤屈,也不想血腥扩大,镇压暴动的手段算得上温和,在绝对武力优势的大明军队威胁下,朱标承诺给悔过的乱民一个机会,只要放下刀,朝廷不予追究。
一边打一边丢甜枣,没多久乱民队伍就散了。
不少因为心中激愤被裹挟着加入叛乱队伍的百姓,有受了冤屈的,也有本身就活得艰难的,也有趁水摸鱼的。
朱标真正要费神处理的从来不是镇压暴乱,而是安抚安顿好百姓。
自古以来,真正敢与朝廷作对的百姓是很少的,多是官逼民反,百姓活不下去,心中愤怒才会聚起来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