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古代的科举考场 > 第2章(第1页)

第2章(第1页)

面汤主人见状,莞尔一笑,提起手上的筷子,点了点汤水里最后一片雪沫,轻吟道:“不辞冰雪为卿热。”语落,就听边上一个呼唤——她在面汤蒸蒸的雾汽里抬起眼,望向来者。

走来的是一个麻缊袍装束、抱臂哆嗦行走的年青人,一路打着寒颤来到客案前,坐了,两边腮帮还颤个不住,勉强开口,声喉都在发抖:“已经发现纸条了。”

喝面汤的女子闻言,拢了拢肩上的披袄,点头道:“嗯,行。”

麻缊袍年青人颠着双唇,脱口道:“熊主任······”话没说完,就遭了女子一个白眼,当即意识、赶忙改口:

“三、三娘子,这《切韵》是本什么书啊?为、为什么,你们会用它来跟李蓬蒿做交易?——一本书,就能够,能够让他跟我们合作吗?”

那三娘子先不顾他,捧起那碗羊杂面汤,凑到唇上,咕噜咕噜几下吞咽,将剩的大半碗灌下了肚,酣畅地大啊一声,用手背去抹嘴角的汤渍:“可惜这朝代胡椒太贵,不然下在里头,准更好吃。”

说毕,放下碗,斜眼撇了一下那年青人,一勾唇,粲粲笑道:“你写过诗吗,会作赋吗?”

麻缊袍年青人乖乖摇头:“不会。”

三娘子又一笑,提起筷子,用筷头残余的汁水在客案上划动,写了“杂文帖经试策”六个字。

“这唐朝后期的进士科考试哪,有三个科目,依次是杂文、帖经、试策。”

“这里面,我们先看最后一门——试策,也叫时务策,题目有五道,主要考的是有关现实时政类的问题,考察我们的考生关不关心国家大事,了不了解社会热点,比如给你一个当前时兴的案件,让你谈谈对这个案件的看法;或者像韩愈出的一个题目,说当前社会‘师道衰微’,类似孔子、颜回那样的好老师越来越少,问你为什么;当然,也会考一些跟儒家、墨家古代文献有关的基础知识。”

“中间这个,帖经,嗯······其实就跟我们现在的填空默写差不多,唐朝人会从一些他们要求考生必背的经文,比如说《周礼》、《礼记》、《左传》这些,从里面挑一些段落,然后遮掉个别句子,让你根据上下文填空。这个吧,考的就是基本功,因为有很多考进士的史学功底不太好,就用这个办法来夯实基础。”

“最后——杂文,其实就是考你的文学才华,跟我们的高考作文不一样噢,是要你正儿八经写诗作赋的。你看,古人写诗写赋,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押韵的:写诗,要求是五言律诗十二句,按指定的韵来押,比如白居易省试的那首《玉水记方流》——‘玉人如不见,沦弃即千秋’——就要要以‘流’字为韵,六十字成;写赋也一样的,《性习相远近赋》,就他同年省试杂文写的一篇赋,试卷要求的韵是‘君子之所慎焉’,限定字数三百五十字以上。”

“解释到这里,知道为什么《切韵》重要了吧。”

麻缊袍年青人似懂非懂地眨了眨眼,犹疑道:“是为了押韵?这是一本跟押韵有关的书?”

“对呀,就是这样。”三娘子笑道,“这些诗人呀,不可能每一个韵部都记得很清楚的,很可能写着写着就用错韵部了,所以啊这礼部就规定,允许带这么一本《切韵》进考场,当工具书用。”

“这本《切韵》呢,据说成书于隋代,它的作者陆法言融会当时南北的方言,并参照传统的读书音,分别四声,一百九十三韵。而且,他分韵很精细,照顾到南北的实际语音,还有传统书音,所以用起来很方便,到唐朝就流行起来,那些读书人写诗作赋,还有科举考试,都用《切韵》来当标准。”

麻缊袍年青人点点头,似有所悟道:“所以,没了《切韵》,这些考生写东西就可能会出错,影响成绩。所以——你们才偷了李蓬蒿的《切韵》,以此作为要挟,让他不得不跟我们合作······”

三娘子一打响指:“聪明。”

她接着道:“唐朝这进士考试,是逐科淘汰的。也就是说,你要是第一场杂文没考好,知贡举放榜的时候你的名字没在榜上,你就没机会参加后面的考试了,今年咱就算是当分母了。”

麻缊袍年青人咂咂舌:“好严格啊。”

忽然,他猛地想起什么似的,眸光一亮一抬,径盯着三娘子问道:“可是——三娘子,有个地方,我觉得不对呀。”

“嗯,你说。”

“照你说的,这进士考试,也只有第一天写诗写赋才需要用到《切韵》,后面考帖经和试策,《切韵》不就用不上了吗?”

“嗯,是这样。”

“那我们怎么让他在后面还继续跟我们合作啊?总不能我们就靠今天一天时间,把那个家伙抓到吧?”

三娘子闻言,又是一笑,垂眼由近处客案,寸寸外移,而后抬升,抬到远处蔼蔼飞雪中,礼部南院的方向。

“那我们就得看江两鬓的手段了。”

快到晡时了。进士科每一门科目考试都是由早到晚整整一天,因此考生必须自带照亮的脂烛、温饭的木炭以及盛菜的食盒。晡时就是中场放饭休息的时间。

场上已有食盒相碰、木炭摩擦的声响。李蓬蒿左手支肘在案,右手伸出一指,咚咚咚地在案面敲打,来掩掉周围的嘈杂。他的试卷上已经成诗一首,正是当日“以‘晴’字为韵,六十字成”的诗题《春台晴望》:

曲台送春目,景物丽新晴。

霭霭烟收翠,忻忻木向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