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在崔府时听到了您和云姨的说的话,说以后要在京城久住,”越往后说,阿意越是着急,“如果是因着我的话,我,我今日回去后就要告诉五哥哥,我不要留在京城,我也不要外祖父陪着我留在京城——”
“阿意,你先听大舅母说好不好?”
怕她这般着急回头要闹头晕,崔清若微微提高了些声音先将人稳住,然后拿了帕子出来一边给她擦眼泪一边一点点解释给她听,
“虽然顺江府有钟家的老宅,但是你外祖母、你阿娘、你大舅舅可是都葬在了京城,你外祖父怎么可能一直留在顺江府呢?人们常说故土故土,何为故土?不是因着宅子,而是在于人啊,说起来,其实你外祖父早就有了回京的意思,只是你年龄小,老爷子未曾告诉你而已。”
阿意眼睫湿润润一排,闻言颤抖了下,“真的么?”
崔清若失笑,抬手点了点她的鼻尖,“你这丫头,傻了不是?你且想一想,大舅母何时骗过你?”
确认在大舅母眼中没有寻到半点儿谎言的痕迹,阿意才知晓是自己多想了,不好意思般地露出了一点儿笑意来。
崔清若瞧见,心头稍松,“你下次可不许这般胡乱琢磨了,有这琢磨的功夫倒不如开口问问大舅母不是?难不成才月余不见,就和大舅母生疏了?”
阿意不肯说话,只蹭着她的胳膊撒娇。
崔清若小心护着她的脑袋别撞到了车厢边上,本是还想问问这小祖宗怎么突然想到这些事儿上去了,结果还没问出口,却见身旁的小姑娘突然坐直了身子,认真看向她,
“大舅母,我以后要永远和你在一起!”
崔清若因她这突如其来的话愣了下,回过神来陡然明白过来,这小祖宗一向机灵得很,怕是从自己来京和老爷子要进京的事上察觉到了不对劲,方才说这话是要表明她不要成亲呢!
在这事上,她虽不如朗儿和小玖这俩孩子那般愤愤,但是却也不会主动劝着阿意,毕竟谁着急就让谁烦心去吧。
而且阿意如今年龄也还小,自是迟一些再定婚事更好,这般倘若过了一年半载小姑娘不喜欢了,也还有周旋的余地。
这般一想,崔清若自己心头也跟着轻松不少,顺着阿意的话道,“行行行,和大舅母在一起——”
……
崔清若说老爷子本就有进京的意向的确是真话,只是如今因着燕昭横插这一手将这时间提前了不少。
因着有着阿意改宗宴那日,圣上身边的大太监亲自到了钟府一趟在前,及至到了老爷子抵京这日时,燕昭作为太子亲自在城门迎了一迎时,京中百官倒是也不觉得惊讶,毕竟老太傅曾做过圣上几年的老师,太子代圣上问候一二也在情理之中。
等到再后面,太子隔三差五登门钟府时,一时之间,竟也未有人察出什么不对来。
这期间,倒是还发生过一件旁的事——
京中上了些年岁的都知晓,当年钟家的小女儿钟敏英嫁给了姜家的长子姜成,虽然有些门第差距,但郎才女貌,也曾被传为佳话过。
如今这门亲事因着双方都已去世且姜家根本没了人而逐渐被人淡忘,但是最近又重新被人回忆起来,因为钟家亮出了一份“和离书”来。
这说来似是并不合理,毕竟哪里有代死人申求和离的?
但钟家就是做了,且还做得坦坦荡荡。
虽不乏有人疑问这钟姜两家到底结了怎样的仇,钟老爷子才会在自己女儿死后也要给她求一个自由身,半点儿也不想和姜家有所沾连,但那都是私底下的事,明面上根本没人提起。
而且当年钟家的小女儿去世之时本也就未葬在姜家的祖坟处,现在和离书一亮出来,连坟都不用迁,只需把一些宗册文书改定便可。
一切都已尘埃落定之时,正是春五月十五。
从剑鸣山回城半路上,便下起了濛濛细雨。及至到了府中时,地面上已经尽数湿透。
因着放心不下阿意,晚膳后,崔清若特意在阿意院中多待了一会儿才回去——
第114章第114章
因为屋内了无声响,小绫进来时还当阿意已经睡着了,于是便放轻了步子想要先将灯熄了,但是绕过屏风后,却瞧见床帐之内阿意正倚在床头,愣愣出神不知在想什么。
她正要说话时,阿意已经先一步回过了神,抬头看过来一眼,“不用守着,你先去歇着吧。”
小绫面上先应了声好,但是到底还是不放心,一步三回头,正思索着间,忽然听到外面有说话声来。
阿意亦是听着了,抬眸时带着几分惊讶,下一瞬忙对小绫使了个眼色,无声道,“快,就说我睡着了!”
小绫闻言,正要照做,却是已经迟了——
燕昭声音传来时似是还带着几分潮湿的雾气,“怎么突然这般小气,连让避一避雨都不肯?”
避雨能避到这里来?
阿意轻哼了一声,正要说什么,突然察觉到几分不对——
再抬眸时不由得带上了几分疑惑,“你怎么从大门进来了?”
怕将身上湿漉漉的凉意带进了屋中,燕昭此刻正在门口打理衣裳,听到这话,倒是忍不住笑了出来,“不从大门进从哪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