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朝的科举考试分为明经与进士两科,明经科重帖经,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而进士科则重诗赋,策问,还有制艺,也就是所谓的八股文。
进士科中试较难,因此现在民间都还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当然,朝廷也比较看重进士出身的人,因为这些人能在有限制的思维模式下作出锦绣文章,能从众多试者之中脱颖而出,实非易事。
他们个个都是一表人才,且舌灿莲花,语惊四座,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能精通人情世故,史法典籍,这样的人才自然会更加受到重视。
季泽与顾云逸,林立学选择的便是进士科。
县试是在二月中旬,现下正是二月初,如今县试在即,季泽他们三人每隔三日便要去寻一次曾远之指点经义。
因为季青山已经没办法再继续教他们了,他们只得老老实实的在家背诵四书五经,每日作两首诗,待第四日方才带着课业去寻曾远之。
县试一年一次,通过了县试,府试的人便是童生,要想成为秀才还需考过院试才行。
而考取秀才需熟读四书五经,诗赋与算学,杂文也占一部分,其中诗赋算是比较重视的。
季泽的诗赋还行,他前世闲来无聊就喜欢矫情的文艺小句子,有时兴致来了还会作几首打油诗。
这本来就是他的兴趣所在,如今有机会学习正正经经的诗,季泽高兴还来不及呢。
他最开始为科举考试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便将诗赋放在了第一列,什么精读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啊,《诗经》,《离骚》等等。
有时间甚至会去研究一下一些诗词作者的生平,还有诗词的简史。
像《龙文鞭影》《声律t启蒙》《笠翁对韵》等,这样的书籍同四书五经一样,是古代读书人的启蒙读物。
这些书皆是以律句对仗的方式写成,包含了诗词创作中使用的大量典故。
季泽很早便将这几本启蒙读物学得非常好了,因此他作的诗连顾云逸这个优秀的土着都比不上。
季泽的经义才是最让曾远之头疼的地方,这小娃娃脑子里总有些奇思妙想。
经义,顾名思义就是指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策问可以让考生发表见解,但经义不行,它与策问不同,学子们必须惟朝廷指定的“圣贤书”是尊。
而季泽一旦思维发散开来就如同脱了缰的野马,拉都拉不回来,不过他最近在曾远之的鞭策下已是比从前好上了许多,只要他答题时时刻提醒自己,就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到了最后几天,临近考试时,顾云逸便收拾行李准备回原籍,也就是他的家乡,临山县的邻县至水县参加考试。
临走时季泽还将一小瓶辟谷丹与他总结的小册子“一刻钟让你看懂格律诗怎么救拗”,“唐诗三百首格律浅析下篇律诗与绝句”赠送给了顾云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