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的火车要发车了,去上海的动作快点!”
“再不去就迟了!这里有条近道我带路。还有去上海的吗?没有走了!”
他报车次报得像在催命,跳上码头的乘客挤得几乎要把人埋了。一片嘈杂里,有一道明显不同于旁人的年轻女声,清脆嘹亮地响起来。
“还有的!”于曼颐高举着一只手用以引起注意,另一只手则紧攥着宋麒的手,将他从人群里拖带出来——
“我们也去上海!”
作者有话说:
letsgo,gogogo
大上海(一)
◎宋麒!你个大骗子!◎
南星桥的火车晨发夕至,到上海时已是傍晚。这座城市一来就给了于曼颐下马威——
从火车站到法租界的吉安路几欲一小时,两人赶到时,向街的报名窗口已经关得严严实实。一张通告贴在窗外,用钢笔写了小字:
今日报名已结束,有意者请明日8时前来。
“关门了。”于曼颐说,说完了又回头,终于好好看了一眼小邮差口中那个红木铺路的上海滩。
然而吉安路也只是法租界里一条小路,没有红木,也没有江滩,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道路两侧遮天蔽日的梧桐。商铺不多,沿街仍是一条条的里弄,剃头裁衣服的摊位沿弄而设,各个里弄自成一派。
终归和绍兴的民居差了许多,于曼颐观察片刻,问宋麒:“你也住在这样的地方么?”
宋麒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说:“差不多吧。”
他们从租界外的上海南站一路过来,沿途所见实在算不得精致。于曼颐感到一丝失望,果然还是宋麒所说较为符合实际,至于小邮差的那些渲染,大抵也是从吹牛的人那道听途说来的。
不过虽说窗户紧锁,窗框上新贴的一张报名须知又提供了比报上更多的消息,例如报名者需要携一张照片前来,填写报名表后一同递交。于曼颐并没有带照片,眼下去照相馆拍一张也来不及了。两个人商量了几句,决定明天一早先把于曼颐送过来,再由宋麒拐去报社,和霍记者要一张她洗好的单人照。
说到这儿,她那份扫盲班的报道,这几天也该刊出来了。
头一晚报名不成,于曼颐一下显得有些无所事事,站在街头东张西望,仍然试图找出些这座城市的传奇色彩。宋麒看她一眼,说:“今日太累了,还是先休息。不然明天报过名,我带你去中山东路看一看。”
“中正东路有什么?”
“在黄浦江边,沿路有银行,电报局,保险公司,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