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扶疏是啥意思 > 抢霍去病(第2页)

抢霍去病(第2页)

卫少儿哪里会知道自己一时上头的豪言壮志会在未来成为现实,在她面前的始终是风雨飘摇的前路。此刻再对上弟弟似水温柔的劝慰,她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于是她靠在卫青的肩头,任由泪水慢慢浸透了衣裳。

——

冬十月的到来意味着属于刘启的最后一年正式过去,汉景帝后元三年自此成为历史,一个崭新的纪元已经开始。新帝暂且把它称作一元,代表自己上任的第一段六年,今年便是“一元元年”①。

年少的皇帝也在此月下了第一道诏书:朝中官员,诸侯要向朝廷举荐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②。

这道求贤诏书的范围给的十分宽泛,不仅没有规定世家,更没有圈定学派。

此时大汉的学者众多,自春秋战国而起的争鸣百家在如今亦有信奉,只是汉朝自开国以来一直在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于是黄生越来越多,许多流派只能慢慢隐藏在时代趋势的滚滚车轮之下。

现如今,这一道算是模棱两可的诏书让每一位学者都不禁驻足远望,跃跃欲试。

然而,他们也没有忘记,现在百官呈递给皇帝的奏疏都需先问过太皇太后的意见,而天下谁人不知太皇太后窦氏又偏爱黄老学术。他们迟疑着自己能否在这样的环境下,带着满腹的学识为自己的信仰搏出一片蓝天。

但无论怎样,这是今上赐予的机会,陛下需要贤才志士,就会有人无论被举荐与否都踏上这条未知的道路。

而已有所感的官员早就察觉到这位十几岁的皇帝想要改变的,和真正感兴趣的事究竟是什么。

丞相卫绾最先请奏。

“如果被推举的贤良陈说了申不害、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扰乱了国家政事,请陛下一律免去。③”

所言之人都是历史上试图变法之士。

天子跪坐于台上,一一扫过下方交换目光的百官,朝堂一时鸦雀无声,卫绾只将头拜得更低。一侧跪坐的官员动了腿脚,正打算上前支持丞相,却在此时听见天子明明轻笑却不浸情绪的“可”字。

于是卫绾谢恩,起身退回。

轻描淡写间,一场不见其形的政治争斗发生了第一次较量。

而时代顺应,有一些东西注定要在无声的刀剑中改变,有一些人注定要走到暗潮涌动的京城长安。

刘彻此时坐于未央宫的前殿,手中正拿着一份带着潮湿气味的木简细细品阅。这东西一看就是堆积了很久,在他左右两侧更是有用木简堆成的小山。

这倒不是小皇帝新上任便惰于朝政而积攒下来的奏帖,而是公车府在同一天派人送来的文书。刘彻瞧见这整整三千根的木简也是难免愣住,再一问,竟然都是一个叫“东方朔”的齐人所写,他不禁眉头一跳④。

而现在,少年看着奏章却突然笑出了声,拿起笔蘸了两下墨,在文章上圈画起来,他喊来身旁服侍的春陀,笑意正浓:“你看看他这写的什么。”

“他说他东方朔十三岁学书,三年便能通用文史,上通《诗》、《书》儒学,下晓孙吴兵阵,会诵四十四万字。”他把这份合起来,又从左侧读过的中揪出一些:“朕以为他要讲治国之道,结果这些都是他的自我夸耀之言。”

“你再看这,天下竟有人跟天子上书,说自己今岁多少,身长几许,相貌如何。”

春陀跟笑:“此人当真狂傲。”

他心里清楚,陛下虽嘴上说着东方朔的骄傲自满,但其实内心应该很是欣赏对方,不然不会连着读了半月。

果不其然,刘彻吐槽完,就继续拿来下一份未阅的奏章,兴致勃勃地读起来。

东方朔这三千木简让他读了整整两个月,期间众人推举上来的人才已陆陆续续到达长安,也交上了一篇属于自己的策论,刘彻便在这百人当中选出了新的官员。

其间包含法家、纵横家与诸多流派,但最让人在意且观望的是人数明显居多的儒家。这让不少人眼观鼻,鼻观心,似乎圣上喜欢儒学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但儒家的处境却最是举步维艰。

太皇太后窦漪房听着黄门为她诵出奏章,眉头微微一皱。这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虽已双目失明,但她的心却犹如明镜,照得到世间任何一处的风吹草动。

此番皇帝提拔的人中有一个算是她的熟人——辕固生。他本是齐人,因钻研《诗经》而在景帝时做了博士,她有一日问他如何看待《老子》一书,直言不讳的儒生只说这是普通人的言论。

窦漪房勃然大怒,在她看来,儒家诗书亦不过是管制犯人的东西,于是将辕固生关进猪圈让他刺杀野猪,是刘启不忍,塞给了他一把利刃,这才逃过一劫。自此,儒生的处境愈发艰难,窦漪房对儒学的厌恶也加深许多⑤。

辕固生多年前本就因病罢官,如今皇帝的推举诏书又让他回了京城。窦漪房心下不喜,又听名单之中为首的赵绾、王臧又皆是儒生,这让她不禁想起了她那个同样喜爱儒学的侄子——魏其侯窦婴,还有儿媳太后王娡的同母弟弟田蚡。

她敏锐地嗅到了一种威胁。

自己这个儿媳从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母子连心,她定会站到皇帝身边——也不一定。

窦漪房意味不明地轻笑,随后摆手,让众人继续陪她耍玩六博棋。

她虽是怀疑刘彻的真实用意,但所提拔之人却也不乏黄生与其他流派,加之刘彻在朝堂亲口允诺的“可”字,这让她暂且放了心。况且黄老之学乃是大汉的国策,窦漪房不信小皇帝会在她手中翻出什么风浪,毕竟就连先帝刘启也只能受自己影响而放弃儒学。

只要不影响自己的权力与大汉的根本,彻儿想做什么便去做做,她虽然不喜欢刘启,但对刘彻这个孙子还算是喜爱。

此时的窦漪房浑然不知,如今已是山雨欲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