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开打,总指挥就换了三轮,懂点军事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忌。
最可怕的是此时国军是兵为将有封建军队性质,也就是说一个将领没有自己的嫡系军队,根本指挥不动其他军队,建立不起自己的威严。
而参战的所有部队都不是罗司令的嫡系,也就是说他不能有效的调动所有部队。
远征军作战命令出现矛盾还需要向山城打电报请示,军权牢牢的抓在大队长的手里了。
当然了,军队内部因为山城微操导致的命令不统一,作战配合问题,造成的战机延误,部队损失,那就要大家克服了。
这还仅仅是第一次远征军内部的问题,外部问题还有一大堆。
先美利坚的史参谋长一心想要夺取远征军的指挥权,处处跟大队长对着干。
他的目的则是把日军的南方军主力牢牢吸引在这里,减轻日军进攻的另一方,美利坚海军的压力。
所以一心想要在这里用远征军跟日军搞大决战,消耗日军实力,丝毫不顾这是天朝最后的战略预备队了,不能用来跟日军野战消耗。
其次,呆英被小日子的强悍战斗力吓坏了,紧急调来了亚历山大将军,接替在老缅的英军指挥权。
这位亚历山大将军一到任就挥着拳头说:“我们应该趁敌不备之时,尽量进攻!进攻!”
一看就是位作风强悍的英军优秀将领,可实际上呢?
提起亚历山大将军,或许很多人不认识,那就提一下亚历山大将军的最著名的,最拿得出手的战绩吧!
他在敦克港口,成功指挥,把丢盔卸甲,士气崩溃的2万英军远征军成功撤退回岛上,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于进攻作战的亮眼战绩。
也就是说这个最新上任的亚历山大将军,最擅长的是组织军队撤退。
呆英打的是什么算盘,是个人都能看出来了。
相对于老缅而言,呆英最重视的还是三哥这里。
在十九世纪的呆英国内就流传一句话:“只要我们统治三哥,我们就是世界第一。如果我们失去印度,我们将成三流国家”。
所以在面临日军威胁,现打不过日军后,呆英立即就将战略重点放在欧罗巴战场,采取“弃缅保印,保存实力”战略,消极作战。
调来亚历山大这个撤退专家,意思就是准备撤退了,而且无耻的打算利用远征军来阻滞日军,以掩护其撤往三哥,死保三哥这个殖民地。
只有远征军这里是真心想挡住小日子的进攻,守住自己宝贵的生命线,拼死作战。
这样的各自为利益打算盘的三方在一起作战,要是能打赢小鬼子才是怪事。
坑的十万精锐远征军,损失惨重,最后只有4万残兵回到国内。
大量花费了无数百姓血汗购买的重炮,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全都丢了,战略预备队名存实亡。
天朝一下就陷入要亡国的危险之中了!
qu9。。q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