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哪一个能够成为大将的不是立下战功的主儿,比起年轻稳重,足智多谋的耶律休哥,他们哪一个都认为自己足够当耶律休哥的长辈,够资格教他打仗。
各显身手
耶律休哥很心急,契丹在此时倾尽朝中兵马而出,他原不太认同。
他认为中原王朝更迭,又是一个女子称帝,中原的男子都不会轻易接受这样的局面。契丹不如坐山观虎斗,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再出手,彼时契丹长驱直入,中原必在他们的掌握之下。
无奈他的劝告无人听。
大部分的大将都认为柴平一个女人当上皇帝,正是他们契丹动手的大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柴平没有坐稳皇帝位,满中原的人不服她一个女人当上皇帝的肯定很多。这时候不打,等她坐稳江山怎么还能打?
总而言之,耶律休哥的劝说听进去的人太少,否则也不会有他们契丹倾巢而出,认为可以解决中原的结果。
眼下,耶律休哥须考虑的问题是,柴平亲自出面,她的目的何在。易地而处,倘若他们处在柴平的位置,当如何行事?不错,柴平刚登基不久,尚未令天下臣服,大端朝里的那些能臣干将,必都在观望,且瞧瞧柴平当上了皇帝,是不是还能够像以前一样不畏生死,为守江山社稷冲在最前面。
柴平倘若想迅速收拢人心的法子无非证明她有能力作为女帝,也会有能力对付契丹。
直接进攻,以柴平如今的情况,真正听她调令的兵马太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柴平不会不懂。
柴平突然进击,表现出急于证明自己的样子,其必有诈。
耶律休哥越想越坐不住,立刻让人取来纸笔墨砚,他要立刻写信回去给他们的王,一定让王出面劝说一众将军,切忌因柴平是女子而轻视于她,会要命的。
于此时,柴平连破契丹几处大营,听到接二连三的消息传来,契丹兵马哪里哪里有了调动,越来越多兵马被柴平吸引过来,大有要把柴平杀死以证明他们契丹不可战胜的架式。柴平闻之心情非常好。
“陛下,一旦契丹的兵马将我们包围,那些将军们不出手,我们岂不是要被契丹包圆了?”不怪柴平底下的人有此担心,柴平以身作饵的事虽然看来成功了,至少是把契丹都吸引过来,然而他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一但契丹兵马来了,那些个将军不来支援怎么办?
柴平闻此言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眼底冒着寒意,“人来了自有他们的功劳,不来朕自有处置他们的法子。仗好好打,旁的事无须你们操心。他们来有他们来的打法,他们不来也有他们不来的打法,怎么,怕了?”
比起请,自然是激将更有效果。
“怕,我才不怕。契丹兵马只管来,杀一个我不赔,杀两个我赚了。只要能把他们解决,让我爹娘姐姐们过上太平安乐的日子,我死也值。”没弄,为国为家,虽死犹荣,他们无畏。
“不错,只要能杀契丹兵马,我们死都值。”那么大声的叫唤,谁能听不见,听见了立刻引起不少人的附和,极认为正是这个道理。
比起以前他们无法反抗,甚至反抗还会引起官府的不满,生怕他们惹怒契丹,以令契丹大军直奔中原。
现在只要契丹敢犯中原,别管哪儿,柴平只有一个态度,敢来犯边境的契丹人,都叫他们有来无回。
左右都是死,与其任由契丹辱杀,倒不如在战场上和契丹干一场。兴许他们能赢了?
只要他们赢了,他们的家人就能过上安生的日子,多好!
寻常人所求的要么是自己,要么是家人的安乐太平,无一例外。
柴平同样是一个懂得煽动人心的。
从军为的是什么?
保家卫国。
弹幕里教了柴平好些办法,别管当官的到底有多少人会支持柴平,那些重要也不是最重要的,柴平与其将心思都放在当官的那群人身上,不如放在百姓这儿。只要民心所向,不怕柴平不赢。
柴平领的这些兵,这些年也在不遗余力的发展,尤其当上皇帝后,老兵不听话,不肯听她调令,没有关系,柴平自己招来兵马,自己训练。
当然,柴平对一众将军也并非全然放任。
她虽然不像赵匡胤和赵光义一样防备那些将军,让他们处处受制于人,也并不代表她会放任他们胡作非为。
各地将军都重新安排,打仗可以,兵,大家都相互的融合融合,好的坏的,不好全叫一个人占了。
自然,这并非大面积的推广,而是一点一点的,尤其柴平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属于自己的兵马。在将兵马打乱重组的过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何尝不是柴平把自己人掺进去,没有过多的目的,让她的人在各军营中论起她这个皇帝的好事。
柴平不是吝啬的人,对待将士们的态度一如既往,他们为大端冲锋陷阵,为大端不畏生死,他们的家人将由朝廷供养。
与之而来还有军中将士的月银都被提高了,一应吃的穿的,样样都得到很大的改善。
比起别人说好不好的,柴平一番操作在很大的程度上确实让军心都开始倾向柴平。
军中的将军们并非不懂柴平深意,有一说一,他们能有不乐意柴平对他们的将士好?
真正能够让众将归心,一心一意追随的将军,定明白柴平一番操作相当厉害,也真正将将士们放在心上,这是他们之前一心追求而得不到的。他们还能对柴平不服气?
没有办法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