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今天也在谋朝篡位中作者微云烟波 > 第31章(第3页)

第31章(第3页)

刘昌并不赞同对河套河西进行大肆开发,他之前之所以考虑着采用多京制,也是想要恢复黄土高原的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让黄河重新变得清澈起来。没错,如今的黄河,已经裹挟了大量的泥沙,毕竟,华夏文明在黄河流域发源,这么多年下来,黄河两岸开发已经有了过度的意思,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虽说还不至于如同后世一样成为悬河,但是,有汉一代,黄河决口的事情也是常常发生。如果不趁着如今还能挽回就开始治理,以后再想要治理,就不知道要多费多少力气。

像是当年秦国,移民河套,就是在河套开垦种地,那里的确土地还算是肥沃,降水量也还算可以,适合农耕,但是,真要是不知节制地开发下去,那里的植被情况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对黄河中下游造成极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刘昌现在已经考虑着让西域那边开始植树造林,保护生态,西域这个时候还城邦林立,但是,因为过度开发导致的荒漠化,不知道多少古国淹没在黄沙之中,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能在古籍还有考古学家的发现中找到一点存在的痕迹。

汉室那边要出兵,刘启联合刘武也想要出兵,代国和太原国都靠近长城边境,刘武倒是没有太多野心,他就国之后,在刘昌的扶持下,国内产业也有了不小的起色,如今小日子过得比在长安还要滋润,他是没有多折腾的心思的。架不住有个不省心的兄长。

刘启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他到了代国之后,就开始勤修武备,代国新增长的财赋都被他砸到军队上头去了,如今得了机会,自然是跃跃欲试,他琢磨着自个手里的兵马不够多,因此,便找上了刘武。

刘武根本拗不过自己的兄长,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跟了上来,至于刘启许诺将来打下来的地盘平分之类的话,刘武反倒是不感兴趣,虽说地盘大了是好事,可是,那也得看是什么地方,这幕南草原,就算是一时拿到了手,但是之后呢,就得面临疯狗一样的匈奴人了,刘武是真不想跟匈奴人死磕。

不过刘启却早就想好了,将地方打下来之后,就先在草原上修建棱堡,棱堡修好了还怕什么匈奴人啊,匈奴人一来,那就是现成的战功!

刘启做事并不会瞻前顾后,既然已经想好了,他直接拿了代国接下来一年的税赋作为抵押,又找刘昌采购了一大批的军需用品,然后就将代国和太原国的郡兵都武装了起来,兴冲冲地出了长城,准备趁火打劫。

刘启选择的时机还是很不错的,幕南如今是真的防备有些空虚,因为相当一部分军队跑去攻打北边那些生出了异心的部族,留下来的虽说不算是老弱病残,但是战斗力显然远远不如全盛时期。

刘启他准备得很充分,但是却忘了一点,他和刘武手下那些郡兵最多也就是守过长城,从来没有主动出击过,对于草原上的情况半点也不了解,他也不知道,当初辽国之所以能在草原上搞出那样的动静,一方面是有向导之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辽国那边军中指南针是标配,甚至没一个士卒在训练过程中都要学会如何根据太阳或者是北极星的方位来判断方向,所以,即便是误入了一些磁场混乱的地方,也能粗略判断出方向。而刘启他们军中显然没有这样的人才,又没有靠谱的向导,出发没两天,大军就在茫茫草原上迷失了方向。

也亏得大军随身装备的是辽国的压缩干粮,总算是在断粮之前找到了匈奴人放牧的痕迹,要不然的话,这一次出征,就要变成一场笑话了。

大军之中,这会儿还很年轻的李广骑在马上,看到远处的羊群,一边松了口气,一边心里暗自发誓,以后要是自个带兵,一定要先找好向导,这几天在草原上不知道绕了多少圈子,李广整个人都晕头转向。他出身陇西李氏,算起来秦国名将李信是他们这一支的先祖,也因为这个缘故,陇西李氏前些年的时候一直比较低调,只是,若是李家再没有人出仕,也就很难维持得了家族的兴盛,因此,到了李广父辈的时候,他们家就开始从军,只是,一直也没遇上什么好机会。李广前些年的时候去了长安,本来想要加入北军,但是北军也不是那么好加入的,李广不得已,投靠了窦家。他虽说暂时没有机会立功,但是无论是谈吐气魄,还是弓马功夫,都是出类拔萃的,窦家对他也很看重,运作一番之后,便让他在北军之中顺利立足。后来刘启刘武要就国,窦皇后放心不下,便从北军中挑选了一批人手,充作两个儿子的亲卫,李广便是其中之一。

李广为人豪爽大气,又有本事,军中最是慕强,李广很快就在刘启的亲卫中脱颖而出,这次出征,他已经是军中中层军官。

他可不知道自己未来会遭遇何等悲催的事情,这会儿却是已经意识到了向导的重要性,不过,这个想法也就是一闪而逝,因为进攻的鼓声已经敲响,李广当下就一夹马腹,呼喝一声,带着手底下的士卒,冲了出去。

第110章

“长生天保佑!”一群牧民驱赶着牛羊,看到城池痕迹的时候,都是欢呼了起来。

他们出身小部族,属于连去龙城的资格都没有的那种,一直就是草原上的边缘人,每年只盼着王帐那边少征收一些奶干,好多留一些下来,最好也不要打仗,因为部族本来人口不多,被征调出去之后,就算是立下功劳,也带不回多少战利品,而若是死在外头,那对于部族来说就是莫大的损失,这可能就会导致部族直接被吞并,他们这些牧民也就只能沦为牧奴。

他们本来实力差,也没什么野心,向来只知道随波逐流,但问题是,如同这水流又不向着一个方向,反而对着赶上了,直接变成了一处旋涡,他们也是悲催,莫名其妙卷入了乱战的旋涡之中。

好在他们之前认识了一个巫师,那个巫师很擅长巫药,一直游走在各个小部族之间,为各个小部族的牧民还有牲畜看病,他给他们带来了一条新的出路,那就是一路往东,东边就是辽国的地盘,辽国会接纳他们,他们接下来无论是继续放牧还是想要过另外一种生活,都没什么问题。

这等小部族,其实消息是非常封闭的,很多消息传到他们那里的时候,都已经走样到让人都在怀疑自己知道的是不是同一件事。当年也有部族是抽调了战士去攻打辽国的,但是他们根本没能回来,后来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不用他们去打仗,当然,好处也轮不到他们,那些大部族因为知道的事情多,所以才有不平之心,像是他们这些犄角旮旯的小部族,知道的事情非常有限,甚至在很多传闻里头,辽国那边简直就是龙潭虎穴一般,所以,他们平时放牧,根本不敢往东边走。

要不是那位巫师这两年来在他们那块名声卓著,教他们辨认草原上的草药,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又教他们自个做陶器,因此声望极高,既然他说可以投奔辽国,这些牧民不想要做炮灰,那么干脆收拢了本来就不多的家什,一路往东边过来了。

现在鲜卑乌桓往西很大一块地盘都是辽国的,刘昌在这里划分了草场,外围放牧,靠近鲜卑山乌桓山的地方就用于良种选育。

之前巫师就告诉过这些牧民,只要看到城池,那就是辽国的地盘了,因此,这些牧民一个个一边松了口气,一边又暗自忐忑,辽国那边真的会接纳他们吗?

事实上,他们的担心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些日子,跑过来的牧民不知道有多少,很多中小部族都是举族投奔过来,还有一些战败逃亡过来的,辽国这边已经紧急在草原这边的城池外面搭建了大量帐篷,暂时安置这些牧民,不管是人还是牲畜,都得先隔离观察一段时间,别把什么病菌带进去。

这些牧民刚刚过来的时候,还有些忐忑,担心自家到了这边,直接被对方当做是牧奴,结果等到了之后就发现自己想多了。

草原上露天水源是比较宝贵的资源,即便是贵族,也很难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一年到头能洗个几次澡就不错了,不像是中原,还有专门的休沐日,就是专门放假用来洗澡洗头的。

刘昌既然打算开发草原,自然得在这事上费心,因此,他会选择有地下水脉的地方筑城,然后就直接打井,为了防止被污染破坏,弄的都是压水井,然后在压水井附近修建澡堂,这些牧民到地方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换衣服,然后才是安排吃饭住宿。

牧民们洗刷干净之后,就能领到新衣服新被褥,在食堂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一个个也就安心了,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头,谁家也不会对牧奴这般慷慨,在草原上,奴隶分为两种,一种是女奴,这些女奴的主要作用不是干活,而是用来生育孩子的,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女奴,也就没了价值,她们便会沦为最低贱的一个群体,另一种就是牧奴,他们的作用就是照顾牲畜,干的是最辛苦的活,吃的却是最低劣的东西,甚至不得不用羊毛之类的东西充饥,这些年,羊毛能卖出价格了,牧奴们就连羊毛也不能吃了,草原上各大部族,就是从辽国采购各种麸皮稻糠豆饼之类的东西,作为冬季牲畜的饲料,多余的就是那些牧奴的伙食。说白了,在草原上,普通的牧奴压根不值钱,匈奴人出征一次,就能俘获大量的奴隶,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是能够得到很好的待遇的,即便名义上也是奴隶,但是,他们只要表现出了自己的价值,匈奴人并不会介意给他们更高的地位,若是那等大匠,在匈奴那就跟贵族没什么区别了,除了没有自由,他们享受的待遇却是上等的。而那等没有这样技能的,即便你原本身份再高,也是白搭。

在牧民们心里,若是真拿他们当做是牧奴,那么完全没必要这般大费周章,总之,一顿饭吃完,一个个也就安心了,老老实实跟着管理人员学习汉话,给自己取一个汉人的名字,然后登记户籍和自身的信息,等到他们能够听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之后,也差不多过了隔离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分配到各个草场去了。若是有什么特殊的才能,自然能够得到更好的安置。

总之,草原上打成一团,辽国这边靠着之前撒下去的那些在草原上充作兽医、巫师等职业的间谍,却是顺利地接受了大量的人口乃至草场,一步步向着西边推进。

匈奴那边即便发现了不对劲,却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们这会儿已经骑虎难下了。那些叛乱的部族已经意识到,他们跟匈奴本部各个氏族之间的实力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且,有道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们已经处理掉了大部分财富,就算是输了,无非就是直接投奔辽国罢了,若是赢了,却能从对手那里夺得大量的财富,所以,一个个那叫一个士气勃发,用汉人的话说,那就是军心可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