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又回到了石柱,本来已经绝望透顶的留守人,再次迎来了重生。
秦良玉当即派人分发粮食,每人二十斤,然后将布匹入库。
摸着质量上乘的布匹,秦良玉再次留下激动的泪水,马万年也是激动的说道,
“这布匹的质量也太好了吧,其中还有羊毛布,真是闻所未闻。这布怎么也得卖个六钱一匹吧,我的乖乖这不得三十万两?我们发财啦!”
马万春摸着布虽然脸色也是跟着笑,不过心里却是苦涩无比,以前大家都穷还没有这些异样的心理。可是这老大又是财货又是爵位,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啊。
又想到祖母秦良玉好像也更加偏爱老大,马万春的心里也更加苦涩了。
秦良玉这时微微一笑,
“朝廷对我们太好了,有了这些布,我们石柱未来数十年都不会在受苦。不过这些年我们石柱的土人跟着我们一起杀敌报国。”
“也该重赏一下他们了,每人赏赐十匹吧,也让他们感受一下朝廷的恩赐。”
“还有便是朝廷对我们马家也算是恩荣并济,现在朝廷南北皆有大战,我们也该继续为朝廷效力。”
“孙儿你再征集两千青壮,好好武装一番,前往武昌为朝廷效力。”
马万年当即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这给土人赏赐的布剩下的可都是自己的,几辈子都用不完。朝廷如此厚待,那就更得为朝廷效力。
秦良玉这时瞟了一眼马万春,见其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突然十分心痛。
其实秦良玉更加喜欢这个小孙子,只是马万年身为长子,自己不得不多照顾一番罢了。
想到这里秦良玉又说道,
“万年,你前往武昌为朝廷效力。老身就动身前往京师,一是去先帝的陵寝上参拜,二是觐见新皇还有感谢李相对我们的支持。”
说道这里秦良玉有看向马万春,
“万春和老身一起去,老身到时候豁出老脸,也要为你讨个一官半职。”
第456章崇祯十七年的上半年
崇祯十七年,整个北方可谓是风调雨顺,一片的祥和。
李适通过银两兑换纸币赚取了近三千万两的利益,又印了三千万两的纸币。
随着纸币通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在纸币已经流通到长江以北,四川,陕甘,朝鲜等地区。
纸币的价值也更加硬挺了,李适印的钱也敢慢慢往外面用了。
年后,北方兴起了铁路热,到处都在谈论铁路到处都在修建铁路,导致铁的价格不断攀升。
铁的价格不断的高涨,导致很多商人涌进了冶铁的这个赛道,大明的煤铁发展顿时进入了高速时期。
在朝鲜的朝鲜总督府为了满足国内巨大的铁需求,发动了大量的朝鲜人从事冶铁工作。朝鲜的贵族见有利可图,纷纷下海加入大炼铁活动。
各地方将铁矿制成铁坯,然后运到汉城融成块状,最后运输到大明。
大批朝鲜人从事冶铁工作导致朝鲜人耕地的人少了,粮食少了,粮价大涨的情况。
还好大明的粗粮可不少,纷纷运到朝鲜赚取差价,填补在铁贸易上的亏损。
崇祯十七年后,大明与朝鲜的联系日益密集了起来,大批商人前往朝鲜做生意。物美价廉的布匹当即冲击了朝鲜的原始纺织业。
大量朝鲜家庭纺织工坊破产,只得加入其他的生产行业,慢慢的朝鲜就成了大明的原料生产地和市场。
朝鲜向大明供应了大量的铁坯,药材,大米,咸鱼等,而大明的布匹,玻璃,香料,生丝,粮食等也畅行朝鲜。
但是只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朝鲜百姓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吃不上饭是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