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面容严肃的纪伯章,似乎也想到当年的场景。
一晃一二十年过去了。
如今他们兄弟三人,他已经四十五,四弟四十,五弟三十五。
皆有妻有子,跟年少时完全不同。
想来,是自他做官之后,三兄弟,还有两个妹妹,就没有这般说过话。
即使这次回乡,也是匆匆忙忙,一刻不得闲。
现在反而因为纪霆的过错,真正安安静静坐下来说话。
三兄弟都有些感慨,纪伯章开口道:“此事是纪霆的过错,让他好好跪祠堂即可。”
提到自己唯一的儿子,纪伯章只觉得心累:“他向来顽劣,这次把贾夫子气走,连累弟弟没了夫子。”
说到这,又道:“回头我修书一封。”
说罢,纪伯章讲不下去。
在他还做官时,给孩子们找个夫子,并不算难。
如今却不好说,没有学问的,他看不上,有学问的,不好因为自己牵连人家。
此时反而是纪四叔接话过,认认真真道:“大哥,这怎么会是霆哥儿的错,那贾夫子本就不想在咱们纪家家学,今日之事,也是他找了个借口,请辞离开。”
“没错,他早就想走了。”纪五叔也道,“大哥别理他,要不是咱们纪家实在没法子,早就想把他辞了。我家女儿,还有四哥家女儿,今年都是虚岁十二,就不让读书了。”
“实在迂腐!”
说罢,纪四叔看了眼老五。
纪五叔打了下嘴:“大哥,我不是这个意思。”
三兄弟一时无言。
纪家的情况,已经不必再赘述。
政斗失败,赋闲回家,确实很惨,可他家还有个希望。
祖父与大伯都是靠读书起家。
焉知纪家不能再出个读书的好苗子,重新带着纪家再起来?
虽说是个安慰,可若连这慰藉都没了。
别说纪家人,整个宜孟县其他各家又该怎么看。
还有纪家嫁出去的女儿们,少不了也要被冷嘲热讽。
所以这种情况下,即使只撑个面子功夫,都要留个夫子在家学的。
这也是纪四叔跟纪五叔,甚至纪家祖母知道,贾夫子并不好好教学,却没让他离开的原因。
可今日之事他们都听说了。
贾夫子出言不逊,先对纪霆发难,又抓住小五庶长子的身份不爽。
这让身为纪小五他爹的纪五叔如何能忍?
再怎么样,这都是他唯一的儿子。
“霆哥儿拿王八骂那酸夫子,我还挺解气的。”纪五叔道,“大哥,您就别责怪孩子了。”
不提王八就算了。
提到这话,纪伯章眼前又是一黑。
想到纪家如今的情况,纪伯章这种直性子的人,都要叹口气。
是他拖累了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