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用嘴催促了一下宋时,宋时这才反应过来,给小青带进房间里喂吃的。
外面那只海东青,见小青不在了,这才慢慢的落在了旁边的屋檐下,然后歪着头眼睛滴溜溜的看着宋时。
宋时招呼过去,取下了它腿上的信纸。
看了陈渔的写的前因后果,宋时这才反应过来贺章在说什么。
再看他布条上字迹收笔时的趔趄,宋时也不由的沉默了-
京师收复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济南府,一时间朝野震动。
继土木堡之变后,神京旁落这样最大的国耻被洗刷,原本偏安一隅的济南府瞬间激动了起来,满朝文武,一扫之前提议南迁之风,反而是纷纷收拾着行囊,只盼能早回故土。
毕竟经过几番变迁,原本的朝堂已经是人才零落,处处是空缺,一旦回了京师,那就要按之前的架构补官提人,这其中自然有大量的文章可做。
随着京师收复,新旧交替之间,原本建议南迁的东风被支持收复北京的西风压倒,按照大魏的结党政治传统,一波提议清理东风的建议被摆上了台面。
不少人开始上书要罢免之前提议南迁的东林党官员,集中力量开始收复故土,平复叛逆。因为东林党就是以南人为主,自然希望南京能重新回到政治中心的地位,之前一直鼓动南迁之意。
不甘的东林党自然不会引咎辞职,反而掀起了新一波的相互针对。要求清理之前平叛不力,或者在其他地方已经投了闯逆的官员。
面对永远吵吵闹闹的朝堂,永辉帝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早在他刚登基的时候,他还会为这样的场面而焦虑心慌,到了现在,他已经能熟稔的当做没看到的。
毕竟到了这个时候,不仅是各地藩镇割据,听号不听宣,就连文官很多时候也连圣旨都不管了。如果不是太子拼着一口气收复了京师,他这个皇帝和泥塑菩萨也区别不大了。
因此除了一开始收到消息的激动后,永辉帝就没了动静,反而将自己关在了房间之中。
幽深的正殿中,永辉帝看着那盏摇摇欲坠的烛火,明暗交杂的烛火映照在他的脸上,显现出一丝黑气,他的心中潮思起伏,时而倦怠,时而豪情,时而不甘,时而无奈……
他伸出有点颤抖的手,抚摸着案上那封早就写好的黄诏,眼神在烛火间犹豫,却终究难以下定决心。
第103章福王如果要说现在最绝望的人是谁,陈……
如果要说现在最绝望的人是谁,陈渔必定要和女真人争个一二。
要不然说女真人怎么会那么干脆的退出了京师,实在是在女真人两年的糟蹋下,曾经的神都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污水横流,满城蚊蝇的大垃圾场。
这样的环境,至今居然没有在城中发生瘟疫,实在是不知道骂一句老天爷不公还是小冰河时期威力过猛了。
在京师沦陷的两年间,整个京师几乎失去了曾经的运作体系,作为一个曾经百万人居住的城市,人,货,车,马,垃圾,走哪条道,哪个时辰,什么路线,安置何处,都有其自然的运行规则。
规则的建立需要数月甚至数十年,而打破往往只需要几天。
而陈渔最缺的就是时间了,因为京师收复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天下,别的不说,当今很快也就要回到京都,就现在这个样子,哪怕瘟疫没在女真人之间发生,也很快会在涌入的大量人口中诞生。
尤其是想到当初热水运动的时候,大家伙挨个被宋时抓着去用显微镜看那些水里的细菌。
眼一睁一闭,埋头就是干啊!
原本的京师百姓倒是没什么骚乱,在陈渔将大批大批的大米从海船运到了京师附近后,整个京师百姓瞬间从防备转换成为了喜迎王师的状态。
有了粮食,就有了民心。
在女真人的治理下,京师早就失去了原来的运行机制,米价一日三变,拿着银子买不到吃的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无数侥幸没有被圈成汉奴的百姓也很难吃饱,如今看到城门口一袋袋白花花的大米。
在陈渔颁布了只要有壮丁愿意帮忙干活清理,就可以获得一个公分,并且凭借一个工分换得三斤大米后,整个京师还能动的活人都被这大米激励起来,争先恐后的开始配合陈渔的命令。
陈渔看着被全部动员起来的百姓,这才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城门口尸体堆积如山,城中的垃圾也是如此。
想起他第一次和总兵进入京都的时候,简直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虽然不喜欢那时纸醉金迷的京师,但是面对现在的京师,陈渔感到更加难以接受。
好
在,京师终于还是收了回来了。
只是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了,他倒是不太担心镇远军,毕竟贺章在辽东的时候打女真人打的比现在还狠多了,宋时在海外虽然兵力薄弱但是那些不太好挪动的强力火器都留给她了,有海船在,大琉球只要不是郑一官和石香海两个人失心疯了联合在一起,宋时应该没什么问题。
永明城现在入冬了,有龚敬亲自坐镇也问题不大,现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是太子军那边的防守山西的情况:如果太行山那边没能防守住,以现在的兵力,京师三度失手,是真的很难再拿回来了。
作为少数了解贺章和太子的关系的人,陈渔清楚的知道:一旦太子出事,这小子肯定要发疯-
贺章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他带的都是镇远军精锐中的精锐,张家口的人除了女真人和蒙古人就是早就投靠了他们的晋商八大家,或者说: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