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有村民抱了个两三岁的小女娃过来,那道士就将小女娃放在符纸中央坐着。接着又抓来一只小母鸡,三两下拔下母鸡头顶的毛,从它头顶取了几滴血,用手沾了一下,点到小女娃的眉心。
nbsp;nbsp;nbsp;nbsp;这时候狂风大作,原本还在闲聊的村民突然安静了一瞬,下一刻就听有老年人高呼:“是龙神显灵了。”
nbsp;nbsp;nbsp;nbsp;立刻有人应和:“咱村要发扬了。”
nbsp;nbsp;nbsp;nbsp;此言一出,唢呐声兀地响起,锣鼓声也更响亮了。气氛一下子就欢乐起来。
nbsp;nbsp;nbsp;nbsp;坐在桌子中央的小娃娃却忽然哇哇大哭起来,小娃娃哭着就要往桌边爬,小手小脚胡乱挥舞,一下子碰倒了祭祀用的烛台。
nbsp;nbsp;nbsp;nbsp;道士眼疾手快,将烛台扶起,却不防小娃娃从另一边跌落下去。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正四下寻找外甥,一转眼就看到桌上有个小孩要掉下来,她忙冲上前去,从半空中将孩子接住,自己也险些摔了一跤。
nbsp;nbsp;nbsp;nbsp;正在这时,一个少年冲出人群,嘴里喊着:“妹妹。”
nbsp;nbsp;nbsp;nbsp;小娃娃被吓到了,一直哭个不停。
nbsp;nbsp;nbsp;nbsp;少年从杨思焕手里接过小女孩,忿忿地看着道士:“我妹妹都病了,你还折腾她做什么?”又向村民怒喊:“你们姓柳的没人了吗?凭什么让我妹妹来做这个?”
nbsp;nbsp;nbsp;nbsp;话音刚落,村民们脸色都不大好看了。
nbsp;nbsp;nbsp;nbsp;“死小子,嘴这么毒?”
nbsp;nbsp;nbsp;nbsp;“哦吼,龙女没了,要倒霉了。这下要倒霉了。”
nbsp;nbsp;nbsp;nbsp;方才还兴致高涨的村民,这会儿都惊慌失措,开始骂骂咧咧。
nbsp;nbsp;nbsp;nbsp;过了片刻,有人反应过来,忙嚷叫着:“梅秀才呢?还不来管管你家小兔崽子?”
nbsp;nbsp;nbsp;nbsp;想来这兄妹俩的母亲应是个姓梅的秀才,只是这小柳村,外姓人应该很少,众人恶狠狠地喊了半天,也不见她们口中的“梅秀才”出现。
nbsp;nbsp;nbsp;nbsp;而少年抱着自己的妹妹,早已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人群。
nbsp;nbsp;nbsp;nbsp;“小姑姑,我怕。”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回过神来,低头见小外甥拽着她的衣袖,一脸惶恐的样子。也不知道他跑到哪里了,这会儿自己好歹知道找回来。杨思焕叹了口气,俯身抱起小外甥。
nbsp;nbsp;nbsp;nbsp;“还要看吗?”
nbsp;nbsp;nbsp;nbsp;多多点点头,看着攒动的人头,忽又改了主意,把头埋进杨思焕的肩头,在她耳边说:“我要回家。”
nbsp;nbsp;nbsp;nbsp;第124章第一百二十四章你为什么要杀他?……
nbsp;nbsp;nbsp;nbsp;杨府的驴车已在村口候了多时,远远见到自家大人的身影,春春立马迎了过去。
nbsp;nbsp;nbsp;nbsp;“表少爷睡着了?”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嗯”了一声:“回去吧。”
nbsp;nbsp;nbsp;nbsp;春春应是,一面小心翼翼地从杨思焕臂弯里接过熟睡的孩子,一面吩咐赶车人行得稳当些。
nbsp;nbsp;nbsp;nbsp;“大人,龙灯好看吗?”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支肘托头,倚着车窗合目应道:“没在意。”
nbsp;nbsp;nbsp;nbsp;春春闻言就越发的好奇了,不由的撩开车帘,朝远处的灯火闪烁处巴巴地望着。只是随着车轮的滚动,很快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nbsp;nbsp;nbsp;nbsp;春春怅然收回目光,叹道:“小时候我们村也舞龙灯,可恨我生是男儿身,只敢远远瞧上一眼。”
nbsp;nbsp;nbsp;nbsp;早闻有些地方舞龙灯的禁忌多。其中就有一条,龙灯开光之后,男子必须回避它。
nbsp;nbsp;nbsp;nbsp;杨思焕也注意到了,方才那些村民中,男子不论老幼,都会刻意站在角落里。女孩子则腰系红绸带,在灯堂前来回穿梭着打闹也没人管。
nbsp;nbsp;nbsp;nbsp;来这个世界之前,杨思焕曾见过截然相反的情景。那还是她读小学时,在农村奶奶家过春节的光景。
nbsp;nbsp;nbsp;nbsp;那一年村里舞龙灯,和这里的情况一样,老家的龙灯禁忌也多。
nbsp;nbsp;nbsp;nbsp;可小杨作为一个城里的孩子,自出生起,就一直沐浴在老杨的阳光下,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男尊女卑”,什么是“封建迷信”。
nbsp;nbsp;nbsp;nbsp;也是大年初二,半夜三更,腾空而起的礼花照亮了杨村,热闹的程度,较秦淮灯火也不输分毫。
nbsp;nbsp;nbsp;nbsp;奶奶牵着小杨的手,一路与老姐妹谈笑,聊自己城里来的孙女如何古灵精怪、自己在大学当教授的儿子多么能干。村里的老人都很质朴,不吝赞美,纷纷感慨杨奶奶有福气。
nbsp;nbsp;nbsp;nbsp;小杨的注意力则被不远处灯堂的锣鼓声吸引,她嫌奶奶走得慢,自己悄悄挣脱出来,像猴子一样扎进人堆里。
nbsp;nbsp;nbsp;nbsp;没过多久一首唢呐曲奏罢,开始中场休息,锣鼓声也因此暂停了。
nbsp;nbsp;nbsp;nbsp;人群里有人拽了拽小杨的袖头,她回过头,见来人是她堂哥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