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mobi > 第88章(第2页)

第88章(第2页)

更可怕的是,他还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原碧。

6.摘绝抱蔓归

始建国天凤的年号并没有给新朝带来起色,光日食就又出现两次,还有地震、暴雪、关东的饥荒,以及饥荒带来的一群把眉毛刷成红色的流民。王莽并非全不知情,相反,他很有危机感,于是在刘歆的帮助下,令太史官推历推到三万六千岁。这有点像后代的“万年历”,当然,他的目的不是查看日历,而是重申新朝国祚将会绵延无限。

他已经忘记前几年还打算在“始建国天凤七年”巡狩,新的推历中重新规定,今后在“始建国”之名不变的前提下,每六年一改元,三万六千年所需要六千个年号,都得提前定下来。

马上又需要新的年号了,曾经的“始建国天凤七年”现在变成“始建国地皇元年”(公元20年),寄托了皇帝的美好愿望。

这年七月的一天,忽然起了大风。

这场大风烈度极高,在王路堂(未央宫前殿)大殿里的人们听得头顶上瓦片纷飞、怪声四起,突然,西厢那边“哗啦”一声巨响。众人连忙去查看,发现大风竟然吹塌了王路堂的西厢宫殿,后阁的更衣室是朝臣朝见时更衣的地方,也被吹塌。侍从、守卫、官员们不顾大风猛烈,赶紧去救灾,早已有人去向王莽禀报,场面乱作一团。

这边还在慌乱中,又听见宫城里面昭宁堂的方向传来“咔嚓”一声,随即又是一阵巨响。熟悉的人马上知道,昭宁堂池子的东南侧有棵大榆树,十个人才能抱得过来,大风把榆树吹倒,大树又压垮了不知什么建筑。

风停之后发现,大树砸到了东阁,压塌了东永巷的西墙。

这场灾异直指皇朝的心脏部位,王莽惊恐万分。他亲自研究这场灾异的原因,一定要找到真相。

在十天后的诏书里,王莽对这番灾异终于有了正式的解释:国初,王临之所以被封为太子,是因为居摄期间,有符命立他为“统义阳王”,以洛阳12为封国。鉴于符命说新朝会迁都洛阳,所以王临才能以第四子的身份,迈过兄长王安,成为皇太子。前些日子,王临来王路堂朝见,暂居西厢的宫殿和后阁更衣室;近日皇后生病,王临住在宫里照顾,他的妃妾暂住东永巷。看,这次大风摧毁的恰好就是这几处宫殿。这就说明,王临有兄长而为太子,名不正言不顺。自我即位以来,阴阳不谐,风雨不调,到处灾异,蛮夷猾夏,一切都是因为立太子这件事名不正。因此,为了天下福祉,将王临改封为统义阳王,王安立为新迁王,两人都去封地,新朝暂时不立太子。

一场令满朝君臣心慌意乱的大风,被皇帝引到自己的家事上,继而剥夺了王临的太子之位。这一方面,是皇帝向来积极主导灾异的诠释权,擅长把灾异解释成祥瑞;另一方面,很可能他对王临不够满意,动了废太子的心思。当然,他应该并不知道王临在后宫与原碧私通的事情。但这封诏书一下,王临就要立刻去洛阳,他内心的疑虑、惶惑、恐惧,不言而喻。

到底为什么要废掉自己?是哪里做错了,还是被发现了什么?

八九月间,临行之前,王临和母后告别,当然也会与原碧相会,叮嘱一番。王临的妻子不是别人,正是刘歆的女儿刘愔。刘愔知道王临和原碧的事情,更知道王临弑父的打算,但是,作为被杀的刘棻和刘泳的姐妹,刘愔同样憎恨王莽。她似乎并不介意丈夫与原碧的私通,还支持他们弑君的计划。

受父亲刘歆影响,刘愔精通天文星象,她告诉丈夫,夜观天象,看到昴宿星团的白色星气,这说明不久之后,宫中将有“白衣会”,也就是重大丧事。13王临听了很是高兴。

到了洛阳,王临远离了权力中心,宫中的消息他两眼一抹黑。信息缺乏,人就会焦虑。此时,天下已经开始骚动,关东义兵蜂起,南边的南阳郡也不安宁。王临身居洛阳,肩负重任,心思却很难放在政事上,对原碧的思念和自己前景的恐慌占据了他的心灵。

长安不是没有消息,但总是坏消息。母后的病更加严重了,王临只好给母亲写信,既是宽慰,也发牢骚。但他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母亲已经失明,书札到手,必定是由身边的人朗读。而侍女们,却未必认识字……

王莽知道妻子病笃,探视陪伴的时间也增多了。王临的书札送到时,他正在妻子身边,见是儿子的信,很自然地拆开为皇后阅读,在问候思念的句子之外,有一句话赫然跳进他的眼睛:

上于子孙至严,前长孙、中孙年俱三十而死。今臣临复适三十,诚恐一旦不保中室,则不知死命所在!14

说得多么直白啊,老大、老二都是三十岁死的,我今年也三十了,实在是害怕,眼看轮到我了,却不知道什么死法!

王莽见到这句话大怒,他没有反思逼死子孙会给其他儿子带来何种影响,却怀疑王临一定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不久,始建国地皇二年(公元21年)初,王皇后去世。

这位汉朝宜春侯的侯门女,一生驯顺丈夫而活,却没有收获多少天伦之乐,最终在丈夫杀害儿孙的巨大折磨中去世。她死在新朝即将覆灭之前,实属幸运。皇宫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白衣满宫禁,她被谥为孝睦皇后,葬在渭陵长寿园西,靠近王政君的墓地,意味着要在地下永远侍奉王政君,她的陵墓被叫作“亿年陵”,这是很具新朝特色的名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