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mobi > 第47章(第1页)

第47章(第1页)

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叛乱竟然只用了三个月、打了两场较大的战役就失败了。史书没有记载翟义和刘信为何在关外迁延日久,其原因已经随着叛乱高层领导人的死难而成了秘密。若以事后之明看,要么是在西进路线上发生分歧,要么是缺少军事经验,未能制定并执行稳妥而迅猛的战略。

但不管怎样,王莽代汉之前最大的一场叛乱就此平息。

不久之后,王莽按照刘崇的先例,将翟义的宅邸毁坏、挖坑、灌上污水;把翟义的父亲翟方进及翟氏先祖在汝南郡的坟墓扒开,焚烧棺椁,夷灭三族,一般夷三族是不杀孩子的,但翟氏家族则被斩草除根,不留子孙。全部斩首后,尸体被推到一个大坑里,放上断肠草等毒物,以诅咒其灵魂也不得安宁18。

这次胜利刺激了王莽的自信,使得他和他的心腹们更加坚信天命已经转移,天不再护佑刘氏,从而加快了由假皇帝向真皇帝的跃进。

宗室们则基本上断绝了扭转这一趋势的残念,有些宗室甚至比一般的谄媚者表现得更加忠诚,格外懂得抓住时机,在一些关键时刻站出来为王莽摇旗呐喊。

比如舂陵侯刘敞庆幸自己被王莽当成安抚刘氏宗室的典型,虽然牵扯进翟义的叛乱,但不仅全身而退,把儿子刘祉也从监狱里救了回来。父子俩本就以忠厚谨慎著称,自此更加战战兢兢。

比如清河纲王世系的新乡侯刘佟,在王莽嫁女时站出来请求增加王莽的封邑。王莽大为感动,即位之后将刘佟赐姓为王。

泉陵侯19刘庆,封地位于荒蛮的零陵郡,刘崇和他同属长沙定王世系,只是刘崇的祖辈迁到富庶的南阳,从此两家就渐行渐远了。刘庆在汉宣帝末年嗣爵,如今年龄不小,阅尽沧桑,在王莽赐九锡时第一个公开主张王莽居摄,可惜他死得早,王莽即位后断绝了刘庆之子继承的爵位。

此外,广饶侯刘京、讨伐刘信的七将军之一的刘宏,也都抓住了好机会,在王莽即位前夕向王莽报祥瑞,请求王莽即位为真皇帝。还有被王莽安排给汉平帝父亲为继嗣的中山王刘成都、郚乡侯刘闵、明德侯刘龚20,以及找张竦捉刀的刘嘉,先后上书颂扬王莽,都被赐姓为王。

宗室尚且如此,何况大臣?后世王朝覆灭后屡见不鲜的“遗民”“殉国”现象,在西汉末年几乎没有。由此可见王莽之感召,人心之更替,天命之转移,殆非无权无势无兵无财的宗室所能撼动。

至少在这一时期,后世所谓的“人心思汉”是不存在的。21

翟义、刘信失败后一年……

这一年里,凡是往来于濮阳、无盐、圉等城市的人,都会在大路旁看到极其可怕的景象:用翟义和刘信叛军尸体堆成的塔山,也就是当时所称的“京观”。京的意思是大,京观就是“大观”。这些尸体已经白骨化,成为恐怖的尸山。路人所见是骷髅的幽深眼窝和骨殖的惨白颜色,所嗅是血腥腐臭的气味。王莽还令人对其封土,“方六丈,高六尺”,再覆盖上荆棘,旁边竖起一块高一丈六尺的表木,上书“反虏逆贼鲸鲵”22。“鲸鲵”是古代作恶的大鱼,在这里和反虏、逆贼并列。

之所以在这三个城市,是因为翟义和刘信等人在无盐密谋,从濮阳起兵,在圉城失败。制作恐怖的京观,就是要恐吓这几个城市的士民,也恐吓其他的宗室。

筑京观,的确古已有之,《左传》中就有记载。王莽主张复古,似乎有理由这么做。但京观更多的是上古祭祀与战争风俗的残酷遗存,并不是主张仁义的儒家题中应有之义。王莽儒生出身,却筑起中土久未出现的京观,在当时所产生的威慑效应,可想而知。

王莽的形象,在微妙、缓慢地发生着变化。他那激烈、极端乃至有些变态的性格,亦随着他权力的扩张而愈演愈烈,从早年摔碎玉石剑柄,到挖掘丁、傅两太后的坟墓,逼杀两个亲生儿子,再到以毒物污物诅咒叛乱者,直到京观,渐渐暴露出他在服膺儒学、敬天重礼的姿态下还有另一张面孔。

难道说,儒家还有这样一副面孔吗?

注释:

1 天子三玺和皇帝三玺的详细解说,见西嶋定生:《秦汉帝国》,第365页。

2 通过考察《尚书·金縢》篇的微言大义,区分周公面对上天和祖先的不同,以解释“周公称王”问题,见刘伟:《天帝与祖先:〈尚书金縢〉解义》,载《开放时代》2020年第2期。其他讨论见郭伟川编《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一书。

3 王慎行认为,《尚书》里把周成王称为“孺子”,未必意味着年幼,把“孺子”等同为襁褓婴孩,是后人的过度解读。见氏著《周公摄政称王质疑》“成王年幼辨”,载郭伟川编《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但是,显然王莽就是把孺子当作婴孩来使用的。

4 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第二版)》,第18页。

5 《汉书·王莽传》,第4082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