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汉书·王莽传》,第4068页。
5 《史记·周本纪》正义“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第111页。
6 《史记·鲁周公世家》集解引谯周注,第1515页。
7 周公的“公”,可能既是采邑在王畿之内的“周”的公爵,又是作为周王室执政大臣的尊称。
8 以往有学者认为,周公次子世代继承周公之位;长子伯禽封鲁,所以鲁国的开国封君是伯禽。但是《史记》等明言周公封鲁,且以欧洲封建制度为参照,一个贵族可以同时拥有国王、公爵、侯爵等多个称号,所以周公封鲁依然较为可信。
9 两引见《汉书·萧何传》,第2012—2013页。
10 《汉书·王莽传》,第4048页。
第三章 王氏
五侯初起,曲阳最怒
坏决高都,连境外杜
土山渐台,像西白虎
——汉成帝时歌谣
一、王氏之兴自凤始
1.“种马”王禁的一生
魏郡元城县1的王禁在历史上籍籍无名,但他因为好色,与众妻妾生养了十二个成年子女。于是,这个刚从外地搬迁到元城县的基层官吏家庭,在一代人之内膨胀成足以颉颃皇族的大家族。
王禁出生在汉武帝年间,年轻时曾到长安学习法律并踏入仕途,在廷尉府担任廷尉史。当年李斯“焚书”之后,严禁私学,想要入仕的人只能“以吏为师”,除了法律条文之外什么也不许学2。通过学习律法条文入仕,这条规矩一直延续到汉朝。
在廷尉府这个兼有司法和审判职能的中央机关里,廷尉史是一个普通但很有前途的低级官员。王禁如果想上进,可以效仿他的前辈杜周,只要不怕得罪皇亲权贵,亦不怕杀人,穷治几个大案要案,那么从廷尉史一路升到廷尉乃至御史大夫都是有可能的。
不过,王禁不同,他对此并不看重,很快就告别仕途返回家乡。元城县在当时是黄河渡口,属于交通要道,商业发达,经济理应不错。《汉书》说:
禁有大志,不修廉隅,好酒色,多取傍妻。3
就是说,他有更大的志向,因此对仕途并不看重,也就不需要在外人面前当道德君子,好酒好色,多娶侧室。这里的“大志”指什么,史书没有交代,但对当时的普通人而言,比做官更有吸引力的宏大志向,大概是延年益寿、长乐未央、服食升仙之类。
西汉时的庄园已经很舒适了,在这富庶的地方,筑起连片的房屋,装饰红色的漆器,架起漆屏风,悬挂丝绸帷帐,用精美的博山炉熏香,吃的喝的都由庄园生产,女婢日夜服侍,这样的日子难道不舒服吗?
于是王禁生了又生,有四女八男成年,考虑到当时的人均寿命和医疗水平,堪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