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仅仅凑够人数和粮食,就不是一朝一夕、三五个月能做到的事情。自此,从江淮海边到北方前线,驿道上的兵士、押送粮草的官吏、传送消息的使者,络绎不绝,绵延几千里,吏民抛家舍业,苦不堪言;而已经到达边境驻地的军将,却没有仗打,边境寒冷,条件艰苦,放纵的军士们开始骚扰那些本就日益窘迫的百姓。
一时间,北方边境和驿道周边的老百姓,纷纷逃离家园,或是当了流民,或是当了土匪。王莽有所耳闻,先派尚书大夫赵并到前线劳军,并担任田禾将军,在北原郡9的前线主持屯田,以减轻粮草压力;还派遣中郎将、绣衣执法各五十五人,在边境郡县督查,结果这些人没有发挥多少作用,反倒与与驻军合伙欺行霸市、鱼肉百姓。
在古代,战争机器一旦开动,正常的农业、工商以及地方行政秩序就会被打乱,一切给军事让位。而军事一旦优先,军人侵扰是难免的事。
大兵集结期间,王莽派遣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领兵马万骑,携带很多珍宝,进至云中郡边境,放出消息,看看能不能引诱出呼韩邪单于的子孙们。
果然,乌珠留单于的异母弟弟,前面曾经和新朝打过交道的右犁汗王“咸”带着儿子“登”,和另一个异母弟弟“助”,出现了。
按照王莽的意思,咸被立为孝单于,助被立为顺单于,两个人都被赐予黄金。《汉书》在描述这件事时,用了一个词“胁拜”,似乎是强迫他们接受的。但强迫难以说通,大概是相互之间有什么交易吧。随后,助、登两人跟随新朝大军返回长安,大概有人质的意思。
回到长安后,王莽很高兴,这似乎证明了他的计划很高超,就封蔺苞为宣威公,拜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拜虎贲将军,并安置好登、助两个匈奴人。不久,顺单于助病死,皇帝让登袭为顺单于。
皇帝养着顺单于,是想着日后平定草原,好把他分封过去。
但咸得了“孝单于”的名号后,大概觉得两国交战在即,此举颇为不妥,就回到匈奴王庭,向乌珠留单于请罪,辩解自己是被迫接受的。单于很恼火,可能也不相信他的话,把他贬为“于粟置支侯”,这是匈奴一个低贱的官,以示惩罚。听说助、登还去了长安,单于愤愤地说:“先单于所受的是汉宣帝的恩,今天的天子不是宣帝子孙,凭什么当天子?”这句话意味着,单于拒绝承认新朝有权继承汉朝,一旦战争爆发,他不是对汉朝忘恩负义。
到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王莽的军队还在北方集结时,单于为了报复,派遣左骨都侯等人率军进入云中郡,对官吏和百姓大加杀掠。边境形势进一步恶化,匈奴入寇成了常态,左右部都尉、各种封号的王,频频侵入边疆郡县,规模大的上万人,中等的数千人,少的也有几百人。在潮水般的侵袭中,雁门郡、朔方郡的太守、都尉先后战死,被掠去北方的吏民牲畜财产不可胜数,边境仿佛回到汉武帝初年。
形势危急,屯驻在渔阳的讨秽将军严尤有些着急了,他给王莽上书,提出打这种仗,吃的是财政和粮草,应该速战速决,节省民力,他愿意带领一支军队深入草原,以雷霆之势重创匈奴。
王莽自有想法,没有理会。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新朝这边,大军持续集结;匈奴那边,骑兵不断袭扰,但双方始终没有爆发战争。
在这奇怪的局面下,云中郡受到的袭扰最频繁。而驻屯云中郡的是王莽以前的老师陈钦。他抓了些匈奴俘虏,一审讯,发现他们属于王莽前番自以为引诱成功的孝单于咸的另一个儿子。
王莽接到报告后很生气,为了报复咸,就在始建国四年(公元12年),特意在他会见外国使臣和首领时,于长安市场上公开斩杀了咸的儿子,顺单于登。登的随从,大概是匈奴的一些小贵族,也一齐死难。
这个消息暂时没有传到咸的耳朵里。因为现在的边境已经和从前不同了,南北双方音讯隔绝。有些人还记得,自汉宣帝以来,北方多年没有战争,人口滋生,遍地牛马。而现在,路边常常见到无人收殓的尸体,草丛里露出白骨……
3.高句丽的反叛
在屯驻军的东线,不仅有从内地赶来的军队,也有一支高句丽的军队。
高句丽位于辽东一带,地界挨着匈奴,所以也被征发。需要指出的是,高句丽是扶余人等族群建立的国家,和后来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国没有继承关系,与今天的朝鲜、韩国更没有关系。
这些高句丽军人士气低落,不愿意与匈奴交战,大多成了逃兵,有些还成了贼寇。始建国年间,辽西大尹(即辽西太守)田谭清剿失败,本人被杀。州郡把情况报上来,认为这应该由高句丽侯,名字叫“驺”10承担责任。高句丽原来是王国,这里称为侯,应该是始建国元年五威将帅颁符命时给降格了。王莽很生气,令屯驻在东线的严尤去惩处。
严尤又上了一封书,大意是,逃兵犯法,国君怎么可能有直接责任?建议让州郡做好安抚工作就可以了。现在正在备战匈奴,把罪归在侯驺身上,就把事闹大了,万一高句丽也反了,怎么办?
王莽又没有听从。严尤无奈,只好勒兵进入高句丽地界,把侯驺引诱出来,果断斩杀,并把首级送至长安。王莽大悦,封严尤为武建伯。为了表示对高句丽的惩罚,还下令将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一高一下,是故意选的反义词。
然而,事实被严尤不幸说中,高句丽虽然没有正式叛乱,但自此不断滋扰东北边境,渐渐脱离了与新朝以往的关系。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西域突然爆发叛乱。以焉耆为首的几个西域国家攻杀了西域都护但钦,宫廷为之震动。早在汉成帝时期,但钦颇得王莽伯父王凤赏识,在汉平帝时期出任西域都护,至殉职前已在西域任职十二年。虽然史书上事迹不多,但从他杀车师后王的举动看,他在西域的风格可能是立威大于施恩,因此颇为西域诸国忌惮,他的被杀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