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王莽及其时代 > 第25章(第2页)

第25章(第2页)

王氏家族既有这样的权势,又得皇帝的溺宠,被视为灾异的来源就很自然了。

一边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权势,一边是朝野所指的灾异,按照目前的外戚体制,一旦新的皇帝登基,王氏家族该怎么办?

8.青年才俊王莽

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约公元前45年)的王莽,就在这样一种微妙的氛围里渐渐成长起来。汉成帝即位那年,昭君刚刚出塞,王莽是才十三岁的少年,他比汉成帝小约六岁,是汉成帝多如牛毛的姑舅表弟之一,并不为皇帝所瞩目。

王莽的父亲王曼,是王政君异母弟弟里最年长的,死得最早,没有赶上封侯,留下的王永、王莽兄弟俩也就没有占到太多便宜。当然,王莽家也谈不上贫困,但比起五侯之家,差距还是相当悬殊的。长子王永最先出仕,在禁省里给尚书的某个曹官当属吏,娶妻生子后,竟然也死了。

王莽初通人事,就要赡养寡居的母亲、嫂子,还有侄子和自己的儿女。

王莽没有资本去追逐声色犬马,面对亲戚的声势赫赫,反观自己的默默无闻,他的心态不可能不受触动,志向的种子也可能在此时播下。同时,当王氏家族成为灾异的众矢之的,王莽也应会领悟到,尽管皇帝、外戚掌握着世俗的巨大权力,但人人畏惧天命,皇帝也害怕灾异,那就说明世俗权力之上还有更高的权威。

而在当时,儒学就是这一权威的代言者。

若要领会到天命的微言大义,就必须修习儒学,探讨人事与天命之间的深奥秘密。譬如,五德终始,如何去推算?灾异祥瑞,如何去解释?制礼作乐,如何开太平?三代之治,如何去实现?圣人立法,如何去落实?孟子说过,“五百年必有圣人出”,自孔子获麟,已经差不多五百年了,谁能成为下一个圣人?

长安城内,宫阙檐下,王氏家族的纨绔子弟里,王莽以一种另类的形象突然冒了出来:王氏子弟骄矜傲慢,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王莽却待人恭敬,勤学刻苦,修身严格;王氏子弟竞逐豪奢,声色犬马,王莽却特意头戴缁布所制的进贤冠,着禅衣,束革带,一副儒生打扮。仅此一点,王莽就从默默无闻变得引人注目起来。

其实,王氏家族在灾异的巨大压力下,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接近儒学。外戚是汉朝体制的产物,是附庸于皇室的特殊贵族,不用很麻烦就可以取得高官厚禄,进可以为权臣,退可以为亲贵,气质上与同样依附汉家传统而非儒家教化的“文法吏”8,也就是行政官僚更为接近。但与以往的外戚相比,王氏家族开始有一个巨大的不同,不仅“上诸舅皆修经书,任政事”9,连子弟们也——

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予,以相高尚。10

或是

宾客满门,五侯兄弟争名,其客各有所厚,不得左右。11

王氏家族竟然开始读经了,养贤了!而且还“争名”,攀比着交结门客。甚至,一个门客进了五侯中这家的门,就不能进另一家的门。

这折射出西汉晚期的时代风貌已经与以往不同,即使是王氏家族这样的外戚也会主动接近普通的士大夫和贤人12。在这个时代,能够称得上“贤”的不会是汉初那种鸡鸣狗盗、行侠亡命之徒,只能是儒生,或者说以儒生为主。

王莽比这些同龄人更激进,他不只在儒衣儒冠上做标榜,而是诚心向学,把自己变成儒生。这在外戚中并不常见,因为修习儒学是入仕的渠道,外戚凭借身份即可入仕,不需要专门修习儒学。进一步看,王莽没有拜朝廷中炙手可热的公羊学等今文经学博士为师13,而是拜沛郡的陈参14为师学习《礼经》。陈参可能是一位未入仕但很有名气的民间学者。

王莽既学儒,又不去学儒家的“热门专业”,格调一下子就上去了。渐渐地,他成了一个既具有外戚身份,又是儒生,还不沽名钓誉的人,就像启蒙运动时期的孔多塞侯爵或是孟德斯鸠男爵,既是贵族,又是启蒙哲学家,有种“违和感”,也就格外引人注意。

于是,凭借外戚兼儒生的身段,王莽也主动和贤人名流交往,这是弥补自家穷困,无力养贤疏财,间接实现自己抱负的办法。

从后来王莽在朝廷中受到的赞誉来推测,王莽所交往的人多为名士,比如:长乐少府戴崇,是经学家张禹的学生;侍中金涉,是汉成帝禁省中的近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汤。

陈汤,就是汉元帝时期未承王命攻杀匈奴郅支单于的西域副校尉。因为是私自的军事行动,这件能封列侯的壮举在汉廷并没有得到鼓励,人也仅仅受赐关内侯。但他那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在后世家喻户晓。后来,几经宦海沉浮的陈汤被王凤看中,以“从事中郎”的身份出入禁省,并帮助王凤打理幕府的军事事务,是名声在外且与王氏家族交好的名流。

此外,王莽的朋友里还有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的几个兄弟——班伯、班斿、班稚,其中班伯最为王凤欣赏,不过此时正在外出仕。王莽的年龄介于班斿和班稚之间,就把班斿当兄长,把班稚当弟弟,关系尤为密切。班氏家族是世家,文学与功业均十足称道。班斿去世时,王莽已经今非昔比,但却“修缌麻,赙赗甚厚”,就是按照五服的丧仪为班斿服丧三个月,并赠送了大量车马布帛,超越了朋友的情分。班稚与王莽关系最好,多年以后,班稚的孙子班固将为王莽写下历史上的第一篇传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