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 王莽 > 第41章(第2页)

第41章(第2页)

这是王莽建立明堂后举行的第一场祫祭。

前面曾说过13,祫祭是帝国用来确认皇朝统治源流的重大祭祀活动。在新落成的明堂里举行,意味着从汉武帝时期就开始酝酿的将宗庙祭祀纳入儒家礼仪的设想,到此终于实现。即使后来王莽身死国灭,这套祭祀的礼仪仍然被后汉袭用。

王莽特意在正月举行祫祭,并征召如此多的贵族、宗室来助祭,且祭祀结束后有的增加封邑,有的赐爵,其意图并不是赏赐。而是自元始元年以来,王莽持续不断模仿周公,并依照儒家理想“制礼作乐”的举动,终于接近大功告成。

他已经为汉朝建立了常满仓制度;为儒家“六经”里失传的“乐经”立了博士;征召了数千名通经之人到长安;特别是明堂、辟雍、灵台,失传千年,究竟是什么样子、有何功用,连儒家内部尚未达成一致,但也都在刘歆的帮助下按照古文经学的记载建造了。王莽制礼作乐,长安人才济济,朝廷制度毕备,汉家显出太平盛世的景象,与几年前成、哀之时惶恐不安的气氛大不相同。

而祫祭,就是王莽制礼作乐的高潮。

在这高潮中,也有一股暗流。前来助祭的宗室成员里有一位叫刘崇,他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的后代,曾是安众侯,后来失爵,在这次助祭中重新封爵。但他似乎不领王莽这个情,对同属长沙定王后代的舂陵侯刘敞嘀咕道:“安汉公擅权,刘氏的社稷看来将要倾覆了。”刘敞没有接话,但心里未必不同意14。

当然,绝大多数汉朝臣民认为王莽近乎完成了周公的政绩,“制作毕成,群公以闻”15。这种政绩是区区宰衡所不能包的,群臣于是上奏提出,要在宰衡之上再增加赏赐:

宰衡位宜在诸侯王上,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骊马二驷。16

这句话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汉臣第一次提出宰衡的地位要在诸侯王之上,也就是绕过了“非刘氏不王”的“宪制”约定。

至于怎么体现宰衡的地位呢?靠赏赐。

当然不会是普通的赏赐,而是九锡,意思就是“九赐”。但九锡具体是什么?在此之前,只有《周礼》有周公“九仪之命”的记载,以及汉武帝时期有官员曾在上奏时提到过这个名词。其实,就算周公本人,到底有没有受过九锡也说不清楚。《周礼》所说的“九仪之命”,只是说从“一命”到“九命”有不同的等级职位,可没说过九锡17,况且《周礼》还是古文经书,今文经学未必认的。

草创礼仪本就是王莽和他小圈子的强项,在王莽授意下,不久之后,众多公卿大夫、博士、议郎、列侯共902人上奏,正式奏请朝廷为王莽赐九锡。

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人:张纯。因为班固特意记下这次上奏是“富平侯张纯等九百二人”18,这么多人物,为何偏偏要记下张纯呢?

张纯的父亲就是当年陪汉成帝微服出游的宠臣张放,在汉成帝崩殂之后悲伤哭泣而死。与父亲的放荡痴情不同,张纯为人谨慎、审时度势。他参与“赐九锡”,主要因为他笃信儒学,对这类制礼作乐的盛事很着迷,只要能“做业务”,“领导”是谁不重要。因此,多年以后王莽覆灭,张纯先是留在更始帝的宫廷里,又在更始帝败亡后迅速投到刘秀麾下。他忠于职守,为刘秀制定宗庙仪礼、祭祀制度,建立东汉明堂、辟雍,促使刘秀泰山封禅,因此得到重用,不仅做到东汉的大司空,还得以恢复西汉的爵位,改封武始侯。要知道,东汉初年执行的是“列侯非宗室不宜复国”19的政策,不承认西汉及新朝的封爵。张纯是罕见的将爵位从西汉传到东汉的列侯。

在张纯等人的呼吁下,元始五年五月庚寅(公元5年6月22日),王政君亲自到未央宫前殿,把王莽召到面前,下诏“加九命之锡”。王莽这番欣然接受20。

九锡,就是九种特殊的赏赐,但具体是哪些,先前并没有明文记载,王莽所受的九锡可能是参照了儒经和《左传》里的一些记载拼凑所成。到汉末给曹操赐九锡时,九锡才算定型。但拼凑就是一种“原创”,王莽之所以如此重视九锡,是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九锡意味着王莽自此可以合法使用天子的某些礼仪,行使天子的某些职责。像其中的“衮冕”是古代帝王的衣帽,“鸾路乘马”和“戎路乘马”分别是天子春秋巡时乘坐的车马,“朱户”也是天子之礼;“弓矢”则意味着有专征伐的特权;“宗、祝、卜、史官”是负责祭祀的人员,虎贲是侍卫亲兵。21

太皇太后的策书里有一句话:

今加九命之锡,其以助祭。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九锡的颁赐,已经把国家最重要的祭祀、征伐权力都赐给了王莽,换言之,九锡所赐予的不是器物,而是权力。

其次,通过赐九锡,原本初具框架的安汉公国得到了扩充。

署宗官、祝官、卜官、史官……皆置啬夫,佐安汉公。……以楚王邸为安汉公第,大缮治,通周卫。祖祢庙及寝皆为朱户纳陛。22

安汉公国配置了宗、祝、卜、史官,还“皆置啬夫”,也就是说,负责王莽的家庙祭祀、记录王莽言行的不只是几个人,而是成建制的服务机构。安汉公的宅邸曾是萧何旧居,赐九锡之后改居楚王旧宅,宅邸被大规模改造,装修均是“朱户”的天子之制。可以推断,楚王的王府一定比萧何的相府更大,规格更高,隐含着安汉公所对标的不再是“相国”,而是“在诸侯王上”了。至于封邑的户数,那就更多了,王莽在受禅之前,估计共获封六万户左右,而萧何只有万户,卫青、霍光大概是三万户。2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