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祥瑞 王莽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周朝的“周”,是因为传说周太王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徙到“周原”,开创基业,因此国号为周。5而周公的“周”,也是因为他“以太王所居周地为其采邑”6,所以包含了国号的意思。

周公的“公”,是因为他乃王室执政大臣,所以尊称为“公”,也可能是周地的公爵7。周公封在鲁,但他始终没去8,而鲁国是侯国,所以“公”与鲁国没有直接关系。

“安汉公”正是要模仿“周公”的称号。此时的汉朝,还没有施行“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制,所以安汉公的“公”是尊称,“安汉”则包含了汉的国号,简单地说就是与“周公”相侔的“汉公”,鉴于王莽的功德,加上一个“安”字,所以是“安汉公”。

汉朝的皇帝为“汉皇”“汉天子”,刘邦在称帝之前是“汉王”,那么“汉公”的称号有多么尊贵,可想而知。

尊号的规格如此之高,王莽前后推辞了六次,先是婉拒,宣称安汉的功绩是大家的,可以封孔光,不必封我。群臣坚持未果,就抬出王政君下诏,王莽索性称病不上班。为表示公平,王政君下诏封了孔光等四个大臣,已封侯的“升职”,未封侯的封侯,但王莽仍然不上班。无奈,王政君只好直接下诏封王莽为安汉公,并听取群臣的呼吁,把萧何的旧居赐给了王莽。

赐萧何的旧居,也是尊崇的一大手段。萧何在刘氏皇族的叙述里,不仅是高皇帝的宰相,而且是刘氏的恩人。汉景帝称他“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就是说萧何与高皇帝共造基业,堪称合伙人;汉武帝离汉初那么多年了,还说“朕报萧相国德”9。所以,萧何是汉初功臣里罕见的直到王莽时期仍然葆有爵位的人,中间世系几次断绝,都被皇帝寻找后裔续封,地位长达两百年不衰,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在这种情况下,王莽终于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他只接受这个称号本身,对于汉廷赐予的物质封赏一概不受,并说了一句很豪迈的承诺:

愿须百姓家给,然后加赏。10

就是说,等待天下百姓家给人足的时候,再给我封赏。

王莽在两千年前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今人尚且颇觉感动,何况古人?

对此,王政君下诏答复:那就暂不封赏,但对王莽的日常俸禄赏赐加倍,等待天下家给人足时再赏。

由此亦可知,当时人们谈起“百姓家给”,似乎不是“英特纳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之类的终极理想,而是不久之后就能看到的场景。王莽不仅安定了政局,还给天下人带来即将实现万世太平的期望。再加上“谦让”,他赢得了空前的拥戴。

后人习惯于把王莽当安汉公视作“篡逆”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怕是一种后见之明。在当时,仿效周公说明王莽向善、有理想有道德,引起的是赞美。须知,霍光宣称受汉武帝的遗命秉政,一个重要证据,就是拿出了一幅“周公负成王”的画。霍光说这是汉武帝所赐,以证明自己是受命照顾年幼的汉昭帝,承担周公之责。尽管上官桀等人当时就称这幅画是霍光伪造,后世史学家也颇多怀疑,但没有证据。而且,霍光并没有篡夺汉朝的皇位,背负成王的周公也就不可能和篡权沾上边儿。

同理,在王莽被群臣上安汉公的尊号时,群臣所能想到的,近是霍光辅佐昭帝和宣帝的往事,远是周公辅佐成王的传说,朝野基本不会认为王莽有篡夺帝位的野心。即使在当时“天命转移”的背景下,王莽有取而代之的嫌疑,也只能说是大势所趋、时代使命,难说是王莽的主观意图。

有一个小小的波澜,被不起眼地记录在史书里:汉哀帝下葬后,陵墓称义陵,按照当时“前殿后寝”的制度,陵墓旁边有祭祀的前殿,也有供亡灵休憩的寝殿。王莽成为安汉公后一个月,义陵的陵寝令,也就是管理汉哀帝陵墓的官员,急忙报告了一个惊悚的消息:

前一天晚上,汉哀帝的衣冠还在寝殿的盒子里放着,第二天早上,那衣冠自己跑到床上来了!

王莽对此十分惊讶,马上安排祭祀以最高规格的太牢,试图平息亡灵的愤怒。

汉室的亡灵怎能不愤怒?刘氏筚路蓝缕,劬劳功业,贤君辈出,怎么就走到需要外戚来“安”的地步?

注释:

1 《韩诗外传》卷五第十二章,见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第172页,中华书局,2020。

2 《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孟子·尽心下》:“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孔子卒于公元前479年,五百年后,约略等于王莽秉政之时。

3 《汉书·王莽传》,第4046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