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到了始建国二年,刘歆正式向皇帝上奏,说:
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6
泉,就是货币;泉府,可以姑且认为是央行。刘歆认为,周朝有专门管理货币的部门,平价收购卖不出去的货物,卖给买不到的人,这就是《周易》所说的理财之道,儒门理财要以道义为先,不能只求利,要禁止百姓发不义之财。
姑且不论刘歆所说的“泉府之官”和《周易》的理财是不是一回事,但刘歆等人的意图是清楚的:该尽快启动财政、金融、税务以及经济方面的改制了!
11.抵制资本(二)
刘歆的奏疏递上去之后,接下来的几年甚至直到新朝末年,皇帝雷厉风行、持之以恒,改制的诏令一道道下达。大家把这些改制的措施统称为“六筦”。
筦,就是“管”;六筦,指的是六种财金、税务、经济方面的管制,目的就是按照儒家的要求抑制贫富分化,实现人和人财富上的平等。
哪六种?用皇帝诏书里的话说:
夫盐,食肴之将;酒,百药之长,嘉会之好;铁,田农之本;名山大泽,饶衍之臧;五均赊贷,百姓所取平,卬以给澹;铁布铜冶,通行有无,备民用也。此六者,非编户齐民所能家作,必卬于市,虽贵数倍,不得不买。豪民富贾,即要贫弱,先圣知其然也,故斡(筦)之。每一斡为设科条防禁,犯者罪至死。7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
第一,酒的专卖。
第二,盐的专卖。
第三,铁的专卖。
这三种最容易理解,就是由朝廷官办专营酒、盐、铁。要知道,酒、盐、铁是任何人的必需品,因此利润很高,实施国家专卖,朝廷就能获得一大笔财政收入。但问题来了:盐铁专卖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施行过,而且儒家不正是把盐铁专卖看作当时的恶政吗?汉昭帝的时候举行盐铁会议,儒家不是猛烈抨击并废止了盐铁制度吗?怎么到了这里,反而成了儒家的改制大政,要实施了呢?
逻辑正在刘歆所说的“理财”二字上。
儒家并不反对理财,而是反对以图利为目标的理财,强调伦理高于赚钱8,所以《大学》里有一句话特别有名:
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就是说,诸侯之家,宁可有贪污的家臣,也不任用专门从老百姓身上赚钱的家臣。
所以,在刘歆以及皇帝看来,汉家的盐铁专卖,就是聚敛,收了钱去打仗,去搞奢靡之风;而新朝的盐铁专卖,是为了抑制以往通过经营盐铁酒而发财的商人,两者虽然看上去一样(事实就是一样),但性质是不同的。这就好比以前反对专卖,是反对与民争利;现在施行专卖,是抵制资本。总之,儒家理财学对经济学意义上的“私人部门”和“国家主义”都很警惕。
第四,名山大泽产生的所得税。
所谓名山大泽,山未必“名”,泽未必“大”,这里的意思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近山水的地方,老百姓不必专意于耕种,去山里采山珍,到海里捞海味,就能养活自己,再卖一把还能赚钱。所以在皇帝眼里,山和水都是天然的宝藏,这些人不通过耕种就能获利,也是不公平的,是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之一,所以也要管起来,向这部分人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所谓名山大泽的征税,到后来拓展到几乎全部的工商部门:
诸取众物:鸟、兽、鱼、鳖、百虫于山林水泽及畜牧者,嫔妇桑蚕、织纴、纺绩、补缝,工匠、医巫、卜祝、及它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皆各自占所为于其在所之县官,除其本,计其利,十一分之,而以其一为贡。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