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高等”的知识,比如说建筑、音乐、雕塑、工程,从几百年前就一直在所罗门祭司的手中攥着;若是不入教,一般人无论是学工还是家传,所允许学到的最多也只是“低贱”的知识,比如说养鱼、种地,打铁……又比如约瑟的烤面包。
也就是说,要么用钱打动引路人,要么就是用关系,要么就是依靠纯粹的才能等待没有继承人的伯乐。但是,每个引路人一生只能介绍三人入教,分别是“长子”、“次子”和“义子”,以后将会分别继承自己的地位、知识和财富……也就是说,纯粹寻找有才能的继承人的情况并不太多。
更多的情况下,他们都会将“长子”之位和“义子”之位给予自己的亲生孩子,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继承自己财产的机会,剩下的那一次,一般也都会售卖给有钱人。
因为继承人在未来将继承哪一部分的财产,是在最开始入教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的。一旦继承人死亡,那部分的财产并非是分给其他两人,而是直接收归国有……因而也不会存在兄弟相杀的情况。
但取而代之的则是……若不凭借父亲作为引路人而入教,便不被允许拥有父辈的遗产。他们最多只能拥有一年的粮食、十年的住宿地、四季的衣物,以及工作时所需的工具。除此之外,一切东西都将被推罗王收缴。
这种奇怪的规矩,是因为以前的贤王所罗门曾将自己的国与两国向并,将自己所拥有的份削薄了赐予他人。
这些人拥有地位或者金钱,因而更清楚智慧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模仿所罗门当年所行的事迹,以此求和所罗门王的智慧。
这种并非纯粹依靠血脉,而是依靠宗教传承的社会习俗,已经延续了四百余年。那些被同一位引路人带入所罗门教的,都亲密的称呼对方为“兄弟”。
无论出身、无论血脉,亲如一家。
因为他们之间并没有利益相干。更多的时间则是合作——至少只继承了爵位、至少也是公民之位但是没有钱的长子,和有钱但是只是普通平民的养子一般还是会合作的。前者作为介绍人帮后者介绍一些工作,而后者则负责提供前者日常的花销。
虽然也会有一些冲突,但是相比较罗马那边已经好很多了。
推罗人都为此而自豪。因为如今的推罗,人才晋升的途径如此简单,如此明晰……那就是发誓奉行所罗门王的诫言,俯身蒙受所罗门王的教会,进入所罗门教。
——没错,只要入教,就有机会能成为上等人。
因为所有所罗门教的教徒,都可以不分出身、只凭能力的就任建筑师、音乐家、雕塑师、画师之类的高等人职业,他们每月都由推罗王直接发放俸禄,俸禄与各地税收直接相关。
而其中最优秀而聪慧的女子则可以成为书记员——而中枢大书记官则是全国女子地位最高的官职,她的话拥有推罗王三分之二的重量,属于自己的“天使名”,管辖全国账务和教育。
人们相信,这是因为这些美貌、聪慧、贤明的女子都是侍奉所罗门王的天使降世。在她们担任中枢大书记官的五年中,包括推罗王在内,任何人碰触她们的身体都是犯法的。这些中枢大书记官也必须维持身体和心灵的纯洁,在退任成为地方行政官之前,她们必须为处女且不能嫁给他人。
而男性中最伟大贤明的人则可以成为祭司,其中最优秀的被叫做中枢大祭司,负责全国人事变迁和税务调整。同样拥有推罗王三分之二的权力——也就是说,他们的地位高于除却推罗王外的任何人,但单独一人也不能违反推罗王的命令。只有当他们两个同时反对的时候,才可以裁撤推罗王的旨意。
无论是这种“权力的重量”,还是以智囊团警戒国王的方案,都是推罗历史上最智慧的国王、伟大的所罗门王的养子加沙留下来的。
和中枢大书记官不同,中枢大祭司的就任和卸任并非由年龄决定,而是由辩论。
每过四年,他们都将在所罗门王升天的圣堂中进行圣辩。圣辩的议题共分十三种,包括军事、术数、礼仪、工程等十三门“神圣而高贵的学识”。由各地方举荐的最智慧的七十三位祭司不断发出提问,一人一句——也就是说每项议题都要回答七十三遍。
而若是他们带来的问题难倒了大祭司,他们的地位就会上升一级,并得到一个勋章;而若是没有难倒或者问题过于胡闹,他们就要被喂下极苦或者极酸的果实,以此作为智慧不足的提醒。
若是最终大祭司回答上来的答案大于总数的三分之二,他就可以继续任职。否则就将退位,成为地方省长或者市长。而他的位置也将在剩下的七十三位祭司当中,由勋章最多的七个人进行为期七天的淘汰式辩论,由其他人投票来决定由谁来继承中枢大书记官之位。
——这是对智力、学识、智慧甚至于体力的综合考验。
也是初代中枢大祭司拿单所立下、沿用近千年的人才选擢方案。自从以色列国被推罗和埃及瓜分之后,推罗作为所罗门王的正统传承国,便立刻完全的继承了这个仪式。这个仪式的完美之处,甚至让强大的罗马国,乃至于南方的埃及都有实行类似的举措。
……但是,这也或许有一些……真的就是那么一丁点的,呃,不当之处。
约瑟有时也会这样想。
他当然不是在怀疑先驱拿单的智慧——他也不敢。
但是……有时约瑟也在想,为什么只有祭司们可以参与国政的讨论?为什么只有祭司才可以学习那些高贵的知识?
难道除却祭司之外,就不存在聪明人了吗?难道他们的意见都是不足听的,难道智慧人的孩子也一定如他们的父亲一样智慧吗?难道祭司就一定能比其他人学的好吗?
约瑟觉得不是这样的。
父亲智慧,孩子未必一定智慧;父亲愚钝,孩子未必一定愚钝。知识应该交给更多人,而不是始终被小圈子的人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