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这场花宴,设在京郊裕园。
那里本是前朝勇义郡王名下的置业,以桃、梨、海棠闻名天下。每到春日,都能吸引一大波文人墨客前来赏玩,留下墨宝无数,故而又名“三春园”。
如今园子虽已荒废,亭台都生起墨绿青苔,风景却依旧秀丽不减。这两年叫浔阳长公主继承了去,重新开始扩建,又是接河渠,又是栽香草,个中景致雕琢得越发精致如画。
多少人想入园一窥其中锦绣,都不得其门。
也就对自己这个宝贝儿子,长公主才肯格外开恩,容许他在此间设宴。
二月十五花朝节。
春回大地,百花争妍。
各地百姓不约而同换上新裁的春衫,前往附近的花神庙祈福祭神。亦有那绅豪人家,于湖畔园中开席设宴,邀一众亲朋好友前来相聚,曲水流觞,扑蝶赏红,好不热闹。
裕园门前更是早早就排起了长龙。
林嬛到的时候,园子里早已升起歌舞。
男子在前厅推杯换盏,高谈阔论;
女眷则聚于后堂品茗赏花,闲话家常。
衣香鬓影浮在早春轻柔的暖风中,比枝头春睡的海棠还要艳丽,惹得那些只能在后台张望的伶人浮想联翩,手卷喇叭低声咬耳朵,说的全是飞上枝头的痴话。
也不知那宋廷钰是不是有意为之,给了林嬛伶人的邀帖,却是将她的座席安排在了后堂,同那些京中贵女平起平坐。
说来都是些昔日熟悉的面孔,从前也一道共赴过不少花宴,而今再见,却已经物是人非。
林嬛不禁生出几分恍惚。
一众闺秀听得门外丫鬟通报,也都忡怔住,齐刷刷望过来,目光意味深长。
同是京中勋贵人家出身,自小就在一个圈子里混,论交情,她们自然都是有的,可论情谊深厚,那就不好说了……
作为大祈第一名门永安侯府的嫡出姑娘,太后盛赞的“帝京第一美人”,林嬛的存在感,可谓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从未低过;甚至随着她年岁增长,还越发碍眼。
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是以她为灵感;
太后教训她们这些闺秀礼数不到位,也是拿这丫头作范本;
甚至连北羌的使臣,千里迢迢进京求和亲,也是宁弃公主不要,只求一个她。陛下同他们讨价还价,他们也是满口应承,绝无二话。
知道的,说林嬛不过是一寻常侯门闺秀;
不知道,还以为她是什么九天神女,下凡来普度众生了。
而今好不容易熬到她从云端跌落,大家心里无不畅快,适才闲谈,还曾说起那一枕春,表面上惋惜她命途多舛,字里行间却满是大仇得报的酣畅。
若非身份受限,她们恨不能亲自去一趟一枕春,看看这位千金难求的第一美人,如今有多惨淡。
大抵真是心诚则灵。
她们不仅看到了林嬛,还看到了一个比过去更加从容淡定的她。
一袭素裙,通身不饰,只乌发间簪了一支红玉雕琢的海棠透簪,衬着那张明净深秀的脸,诚如胭脂缀在霜雪之上,纯洁剔骨,又灼灼欲燃。
纵使再多的命运曲折,都能败在那无双殊色下。
随随便便往那一站,就随随便便压了她们一头。
众人不自觉攥紧了手,五指紧紧捏着团扇扇柄,能清楚地听见指节“咯咯”的摩擦声。
“她怎么来了?不是说上个月,她宁可自尽,也不肯叫宋廷钰碰她一下。这么有骨气,怎的今儿还主动找上门了?”
“呵,还能是因为什么?楚王殿下都回来了,她再不赶紧给自己找一个靠山,就当真只剩死路一条。生死面前,骨气又算得了什么?”
“没劲,我还当她有多出淤泥而不染呢,到头来也不过俗人一个。”
……
议论声细碎如缕,随风不断聒噪在耳畔。
林嬛听见了也似不知道,提裙坦然地从那些或鄙夷或审视的视线中穿过,拣了个僻静的角落坐定,兀自仰头赏起园子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