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钱暂时没给,而是按照宁丹萍的要求,全都暂时存在赵如月这里。
这件事他们也没对外说。
除了宁丹萍本人之外,只有赵如月和宁绍明两个人知道,连宁时春都不知道。
星期六和星期日有宁丹萍的帮忙,再加上有时候赵如月娘家妈也会带着她外甥和外甥女们来帮忙,她不在的时候店里也没出过乱子。
赵如月对宁丹萍道:“你怎么起那么早,你们这个年纪还在长身体,应该多睡觉,我七点四十才出门,你等我出门的时候再接手店里的事都行。”
宁丹萍笑了笑说:“没关系的三婶,我也就是偶尔起这么早。”
她哥会手艺,一个月也才拿三百五十的工资,她一天拿十块钱,要是干一个月就是三百,只比她哥少五十,不多做一点总感觉对不起叔叔婶婶给自己开的工钱。
宁丹萍却忘了,他哥因为是跟自家亲叔叔学手艺,不用花钱学,还能拿到工资,已经算很好的条件,她在店里帮忙,也就能得到一点干服务员和收银员的经验,他们俩的工资是不好这么比的。
宁丹萍快十六岁了,但因为之前成绩太差,被留级了,所以还在上初二。
镇上有很多她这个年纪,甚至比她还小的孩子,已经借了不出去打工的成年亲戚的身份证,跑到大城市进厂打工挣钱去了。
原本她也是走的这条路。
她要是满十六岁出去,年龄也合法了,连身份证都不需要借别人的。
但宁丹萍已经不太想走这一条路。
如果说以前的她是唯唯诺诺、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的路在哪里,只知道随大流,成绩不好就出去打工的话。
自从那次赵如月去镇初中找她,离开前让她有时间多去图书馆看书后,随着她读到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杂,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她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个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继续读书。
至少要拿到一个比初中高的文凭,会一个能安身立命的技能。
宁丹萍以前的成绩在学校里只能说不是倒数,现在经过努力,提升到了中游水平,但到这个阶段,她已经开始感觉到再把成绩往上升很吃力了。
宁丹萍有目标后,特地去问过老师最近几年高中和大学的分数选。
然后就放弃了这条路,她知道自己上高中不一定能考上大学,甚至不一定能考上大专。
于是在上次跟赵如月去过一次县城的中专校园后,她就把目标定在了那里。
可现在读中专已经不免学费了,她但家里现在这个样子,恐怕供不起,大概也不会供她继续读,想继续读书就得自己想办法,自己为自己打算。
所以宁丹萍即使觉得自己吃住在叔叔婶婶家,已经是占了很大的便宜,也还是强忍着心里的羞愧感,厚着脸皮接受了叔叔婶婶给自己的工资。
以前宁丹萍担心自己攒下的钱被家里发现没收,是有想买的东西。
现在她想买的东西已经买到了,又把工资放在赵如月那里攒着,是为了自己的以后。
但是宁丹萍不知道,站在赵如月的角度,只觉得家里的店有个知根知底、还勤快能干的人帮忙有多难得。
那真是给她们家省了好多事,所以给出去的那点工资,在赵如月看来根本不算什么。
王海燕对宁丹萍的教育有问题,但是赵如月也不得不承认,她确实教出了一个很会干活的女儿,只是太过利他却不利孩子自己。
赵如月知道王海燕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对,但现在她的两个孩子都这么大了,知道也没用。
人家的教育问题赵如月也不敢插手,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衬一下,再多就没办法了,毕竟她也有自己的孩子要养。
而且赵如月有自知之明,她自己也不是什么懂得教育孩子的人,
现在她对自己家的也是放养式教育为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根本不敢过多插手的。
赵如月出门后,又过了半个小时,宁时秋和宁时夏才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