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此案无头又无尾打一个字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话音刚落,他转过身,走向门外,只是这回步履异常轻快,似是要飞起来,身后的赵霆怎么都赶不上。

**

从那茶楼中回来之后,已是过了十几日。

杨循的事情早已传遍大街小巷。人人愤怒唾骂,恨不得剥了杨循的皮,纷纷咒骂着:这位杨大人竟然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

徐暮在凤州已逗留了这十几日,他自己也没想到会经历这么多曲折离奇的事情。他暗想,母后此时应该不会再为他擅自出京的事生气了,这些日子里新添的英雄壮举,无疑又成了他吹嘘的谈资。他急需在京城的大酒楼给他的狐朋狗友们进行宣讲。于是,他决定启程回京。

这日,陶勉在凤州最大的酒楼给徐暮开饯别宴。

虽说是凤州最大的酒楼,但比起京城的来说,

还是差了好几个档次。桌椅虽擦得干净,但还是会留有些岁月的痕迹。

此时,徐暮坐在靠窗的位置,楼下是人来人往的街市。他端起酒杯,笑着感叹道:「我也算是吃到你陶勉的席了,真是三生有幸啊。」

陶勉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拿起酒杯轻啜一口,并未作答。

徐暮正感慨着,目光随意扫向楼下,正好看见李长曳带着阿月正在街上巡逻。两人步履稳健,李长曳身形笔直,而阿月则不时环顾四周,似在与她说着什么。

徐暮挑了挑眉,端着酒杯说道:「听说那边紫君还没到京城,就被劫狱救了出来。我猜这多半和朝内那几个老头有关系。」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我估计这几日,调令就会传回凤州,你这回可算是立了大功了。依我看,京里恐怕不会让你在这边待太久。」

陶勉低头静静抚着酒杯,未作回应。

徐暮抬抬下巴,指向楼下的李长曳:「可惜啊,你要是走了,恐怕再也看不到这位李班头了。」

陶勉听到此处,唇角微微一扬,眼底流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温柔。缓缓道:「这事,你不用操心。」

徐暮挑眉,眼中透着几分好奇:「哦?听起来你倒是信心十足,怎么回事,说来听听。」

陶勉平静的神色中带着一丝自得,他说道:「我约了她,过几日她休沐之时,去凤州城外的千河泛舟。」

徐暮眼前一亮,顿时来了兴趣:「李班头?她答应了?」

陶勉轻轻点头,语气虽平淡,却难掩眼底的期待:「自然答应了。到时候,我会劝她和我一同回京。」

徐暮有些惊讶:「哟,你倒是十拿九稳。我看这李班头主意可比你正,说不定真就让你落个空。」

陶勉拿起酒杯喝了一口:「你先操心你自己吧。我可是记得,上次你砸坏瓷器的那个孟家,家里还有个未嫁的孙女呢。」

徐暮闻言,脸色一僵,酒杯差点没拿稳,连忙摆手道:「好你个陶勉!我是为你担忧,你倒挤兑起我来了。」

陶勉端起酒杯,冲他微微示意,眼底透出几分轻松:「你也知道担忧了?」

酒楼内一片欢声笑语,窗外凤州街头,夕阳正浓。楼下的李长曳停下脚步,仰头看向酒楼的位置,似乎有所感应。然而她很快便收回目光,继续前行,目光坚定,步伐从容。

转眼就到了休沐这一天,李长曳在家换了一身素雅的襦裙。她站在铜镜前,指尖拂过镜面,愣了片刻,随即将刚才插在头上的发饰一一取下,又换了更素净的簪子。

她不知道陶勉为何会邀她去泛舟。

这些日子,她想得很清楚。陶勉是洛州王府的二公子,又在京城做官,迟早要回京城的。而她,家族与渡魂堂的纠葛犹如沼泽,母亲当年的死因至今未解,眼下杨大人被杀,边紫君逃狱,事情一环套一环,似乎又要把她拖入新的漩涡。

她的目光落在桌上那把平常一直带在身边的佩剑上,眼神渐渐变冷。

这样带着未解的谜团的自己,怎能和陶勉这样的人牵扯太深?她本就习惯了独来独往,好不容易才让阿月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再多一个陶勉,会让她觉得不安。

「还是趁今天说清楚的好。」她在心里默念,像是给自己下了某种决心。

可当目光再次扫过铜镜时,她却忍不住愣住了——镜中人虽素颜未施粉黛,但眉眼舒展,带着浅笑,是她好久未见的神情。

她又低头看向手中的摺扇,那是几日前她在巡逻途中,在街边看到的。当时竟一时冲动买了下来。而现在,她犹豫着将摺扇拿起。

「我这是……在期待什么?」她自嘲一笑,想将摺扇随手扔下,却又鬼使神差地塞进了荷包中。

正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敲门声,打断了她的思绪。

李长曳眉头一蹙,快步走向门口,拉开门的瞬间,整个人都微微一怔。

门外站着的人,是她完全没想到会见到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