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员送许三多出来,走到门口的时候终于忍不住朝他竖起大拇指,
“兄弟,你真厉害,敢和领导这么说话!”
许三多微微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最后什么也没说,
扭头就看见一脸急切的张老走了过来。
“怎么回事?都聊什么了,把老领导气成那样?我隔着一间屋子都听到了!”
自己是真后悔带这小子过来,早知道就说他不在京城了。
“没啥,就是关于稿子的方面吵了几句。”
“吵了几句?没啥?”
张老伸出食指虚指着这小子,气的半天没说话,丢下一句话,
“你在这等着。”
然后转身进了屋子。
片刻后,张老一脸想不通的表情走了出来。
老领导居然没生气?而且看样子心情还不错?
怎么搞的?这小子是给老领导下了什么迷魂药?
回去的路上,张副主编迫不及待的询问了一番谈话内容。
听完之后,张副主编大概明白了,老领导八成是看对这小子的倔脾气了。
张老上下打量了许三多一眼,随即笑道,
“你呀你,我都不知道该说你是运气好,还是撞大运了。
不过老领导既然肯定你的作品,那就还是有希望发表的。
不过你不能在京都的刊物发表,我给你推荐一个地方,你投沪上文艺吧。”
沪上文艺?
对于这个刊物许三多是有些印象的。
它的前身是文艺月报,后来又改名收获。
五七年的时候由巴老先生创办担任主编,六零年的时候停刊,去年貌似才刚刚复刊。
沪上文艺的文章普遍具有艺术性,把老兵的故事发表上去,也就没有那么强的主导观。
这也是张老给他推荐沪上文艺的原因。
张老的办事效率很高,直接就给沪上文艺那边通了电话,接电话的人是巴金先生的女儿,李小林女士。
交谈过后,对方很痛快的答应,表示想要尽快看到原稿。
于是自己的第二篇稿子就这么,几经波折的邮寄到了沪上。
回到招待所已经是晚上,许三多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决定第二天就打道回府。
毕竟来京城的事情该办的都办完了,
原本请了一个星期假是想等着审稿,改稿,一并把老兵的故事稿费也拿回去,不过现在显然是等不上了。
有了这次的教训,许三多也想明白了,以后还是少去碰这种敏感题材。
辛辛苦苦写了不能发表,自己还怎么赚钱。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