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大多数藩王对此持观望态度,不愿轻易卷入争端。
“看来要先拿秦王立威了。”
朱樉对朱元璋说,“若不震慑,其他藩王可能会受到鼓舞,形成合力。”
朱元璋点头:“就依你所言。传旨,以秦王朱榑擅自联络诸王,图谋不轨为由,革除秦王爵位,永远监禁。其余参与者,视情节轻重处置。”
朝廷的雷霆手段震慑了所有蠢蠢欲动的藩王。
接下来的日子里,各地藩王纷纷表示服从削藩令,主动交出军权,请求朝廷宽恕。
朱元璋见状,稍微放松了态度,对那些配合的藩王予以嘉奖,只削减了部分封地和俸禄,以示体恤。
然而,就在局势趋于平稳之际,一个意外事件打破了表面的平静。
朱棣被押往南方途中,突然遭到一伙蒙面人的劫持。
经过激烈交火,押送的锦衣卫死伤惨重,朱棣被劫走。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元璋暴怒,“锦衣卫连个囚犯都看不住!”
纪纲跪地请罪:“陛下,此事责任全在下官,请陛下责罚!”
朱樉在旁分析道:“父皇息怒。依儿臣看,这伙人来得蹊跷,知道押送路线和时间,明显是有内应。而且出手之人武艺高强,配合默契,恐怕是有组织的行动。”
“你怀疑是谁?”
朱元璋问道。
“很可能是秦王的人马。”
朱樉回答,“虽然秦王被拿下,但他的亲信可能仍在活动。另外,也不排除是其他藩王的势力。”
朱元璋沉声道:“立即派出精锐部队,全力追捕!同时加强对各藩王的监控,严防他们窝藏朱棣。”
朱樉领命而去,亲自督导追捕行动。
经过地毯式搜索,终于在一处偏僻山谷中发现了劫匪的踪迹。
经过一番激战,朱樉的人马终于击败对方,但朱棣早已不知所踪。
“继续追查!”
朱樉命令道,“一定要找到朱棣,绝不能让他逃脱!”
连日来的紧张搜捕,终于有了突破。
有线报称朱棣可能藏身于西北一带,那里地形复杂,易于隐藏,而且距离边境不远,如有不测可以迅速出境。
朱樉立即调集精锐,亲自前往西北搜捕。
同时,他也向朱元璋建议加强边境管控,防止朱棣外逃。
“父皇,儿臣怀疑朱棣可能会寻求国外势力的帮助。”
朱樉担忧地说,“若让他逃出国境,必将成为心腹大患。”
朱元璋点头:“你说得有理。即刻传旨边关各地,加强戒备,严查出入人员。朱棣相貌特征要详细通报,任何相似之人都要仔细盘查。”
一个月后,边境传来捷报:朱棣在试图越境时被捕获!
当地守将立即将他押解回京,请朝廷发落。
朱元璋闻讯,先是一松,随即又陷入沉思:“朱棣此人,才华横溢,武艺超群,若非亲生骨肉,朕早已将他处死。如今再次拿下,该如何处置?”
朱樉进言道:“父皇,朱棣已经两次犯下大错,若再姑息,恐怕会给大明埋下隐患。不过,念在骨肉亲情,可以不取其性命,但必须严加看管,绝不能再给他任何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