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声音提高了:“来人,将朱棣、李景隆押下,严加审讯!同时,将黄福、吴溥等人也一并拿下,彻查他们与此事的牵连!”
殿外立即涌入大批禁军,将朱棣和李景隆团团围住。黄福、吴溥等人也被拿下。
朱元璋转向朱标和朱樉:“老大,老三,这次幸亏你们团结一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朕命令,削藩政策继续执行,绝不动摇。同时,彻查此次事件的所有相关人员,一个都不放过!”
“儿臣遵旨。”
朱标和朱樉齐声应道。
朱元璋站起身,环视四周:“诸位大臣听着,朕虽然身体不适,但国家大事依然放在心上。削藩政策涉及大明根本,任何人胆敢阻挠,必受严惩!太子是朕钦定的继承人,老三则是太子的得力助手。谁若想挑拨离间,就是与整个大明为敌!”
说完,朱元璋在侍卫的搀扶下,缓步离开太和殿。
朱棣、李景隆等人被押下,朝会在一片震惊中结束。
朱樉和朱标同时松了一口气。
这场危机虽然惊险,但因父皇的及时出现而化解。
“多亏父皇及时现身。”
朱标低声对朱樉说,“否则,今日朝堂恐怕要大乱。”
朱樉点点头:“父皇明察秋毫,一眼就看出了文书的破绽。不过,这次的事件恐怕没这么简单。朱棣越狱,李景隆带兵入宫,这背后必有更大的阴谋。”
“确实如此。”
朱标沉思道,“我们必须彻查此事,找出幕后黑手。同时,也要防范可能的后续行动。”
兄弟二人商议了一番,决定立即着手调查,找出反对削藩政策的所有势力,彻底清除隐患。
同时,朱樉也命人加强了对城外大军的控制,防止有人趁机挑起兵变。
这一天的朝堂争锋,暂时以朱元璋的威严镇住了场面。
但朱樉知道,这场斗争远未结束,后续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和朱标。
朝会结束后,朱樉跟随朱标来到东宫,共同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东宫中,朱标的心腹杨士奇、黄淮等人已经等候多时。
“殿下,今日之事虽然惊险,但总算化险为夷。”
杨士奇恭敬地说,“不过,朱棣与李景隆被拿下,并不意味着危机解除。他们背后必有更多的势力支持。”
朱标点点头:“杨爱卿所言极是。朱棣越狱,李景隆带兵入宫,这些都不是他们两人能独自完成的。必有其他人在暗中支持。”
“我已经命人彻查京营将士的动向。”
朱樉沉声道,“李景隆作为京营统领,手下必有亲信。这些人可能会趁机生事,甚至企图救出朱棣和李景隆。”
黄淮提出建议:“殿下,臣以为应该立即派遣可靠的将领接管京营,防止有人趁机作乱。同时,也要加强宫中防卫,特别是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安全。”
“这个建议很好。”
朱标赞同地说,“我会立即下令,由忠心耿耿的张玉将军接管京营。同时,也会加强宫中防卫,特别是父皇的安全。”
朱樉补充道:“除了京营,还要注意城中可能潜藏的其他武装力量。根据密探回报,近期有不少身份不明的人进入京城,他们可能是藩王的死士。这些人虽然分散,但一旦集结,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已经派锦衣卫在城中搜查。”
朱标说,“不过,京城地域广阔,人口密集,要完全搜查出这些人并不容易。”
朱樉思索片刻:“我有个主意。可以假传朱棣已经逃脱的消息,然后设下埋伏,引诱这些人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