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秦王朱榑,他一直与朱棣交好,此次朱棣被擒,他表现得格外谨慎。”
朱标忧心忡忡地说,“父皇已经派锦衣卫密切监视他,防止他有异动。”
朱樉点头:“秦王确实需要注意。不过我想,朱棣兵败被擒,应该会给那些心怀不轨的藩王一个警示。他们不会轻易冒险的。”
交谈完毕,兄弟二人分别。
朱樉回到自己的府邸,开始准备北上的事宜。
虽然表面上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但内心深处,他清楚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朱元璋派他去北境,表面上是镇守边疆,实则是在试探他的忠诚。
如果他表现出任何不满或拒绝,只会更加深朱元璋的疑虑。
唯有欣然接受,才能消除朱元璋的顾虑。
但是,北京远离京城,政治中心,也意味着他将暂时失去对朝廷大局的影响力。
而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朝中的局势可能会发生变化,那些反对削藩的势力或许会趁机抬头。
朱樉坐在书案前,思索良久,最终提笔写下了一份详细的上奏,建议在他离京期间,继续稳步推进削藩政策,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这份奏折他打算在临行前呈递给朱元璋,希望能够起到一些作用。
三日的准备转眼即逝
。临行前,朱樉向朱元璋递交了那份奏折,并辞别了朱标。
朱标送了他一块玉佩,说是保佑他平安。
“大哥放心,我会尽快稳定北境局势,然后回京辅佐大哥。”
朱樉郑重地说。
朱标点头:“我相信你。不过,北境形势复杂,你一定要小心。特别是那些藩王的势力,也许会暗中使绊子。”
“我会谨慎行事。”
朱樉保证道。
告别过后,朱樉率领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京城的百姓夹道相送,许多人高呼万岁,祝福这位立下大功的皇子。
朱樉骑在马上,回头望了一眼金碧辉煌的皇宫,心中百感交集。
行军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北推进,队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朱樉骑在马上,目光远眺着北方的山川。
距离出发已经过去了十天,大军行进顺利,预计再有五日就能抵达北境重镇宣府。
“殿下,前方侦骑回报,前线暂无异常。”
亲兵统领汪广来到朱樉身边,恭敬地报告。
朱樉点点头:“继续保持警惕,派出更多的伺候,深入了解周边情况。我要知道北境各处的具体状况。”
“遵命,殿下。”
汪广抱拳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
朱樉转头看向左右两侧跟随的将领们,他们都是朱元璋亲自挑选的,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年轻有为的新锐。
这支军队的组成颇为特别,有京营精锐,也有沿途调集的地方部队。
朱元璋似乎精心平衡了各方势力,确保没有哪一方能够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