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殿之中,空气仿佛凝固。嬴政那句“你可能为朕办到”,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将闾的肩头。
新钢的诱惑太大了,大到足以让这位千古一帝暂时压下所有的疑虑,将前所未有的重注押在这个儿子身上。
将闾深吸一口气,感受着父亲目光中那几乎要燃烧起来的渴望与期待,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命令,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一次决定大秦未来走向的豪赌。
他躬身,声音斩钉截铁:“父皇,儿臣必定全力以赴!”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最坚定的承诺。
嬴政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随即又变得锐利:“此事,列为帝国最高机密,朕给你最大的权限,调动一切所需资源。钱粮、人手,少府、治粟内史、廷尉府,乃至各地郡守,皆需无条件配合。若有阳奉阴违、从中作梗者……”
他眼中寒光一闪,“先斩后奏!”
“儿臣明白。”将闾心中一凛,这等于是将尚方宝剑直接交到了他手上,可见嬴政对此事的决心之大,也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阻力绝不会小。
离开内殿,咸阳宫的巍峨似乎都带上了一层沉重的压力。
将闾没有片刻停留,径直返回监国府邸。
他清楚从实验室样品到足以装备数十万大军的钢铁洪流,这中间隔着的是技术、资源、组织、乃至人心的重重关隘。
这不再是某一项改革,而是对整个大秦现有体系的一次极限挑战。
监国府邸灯火通明,将闾连夜召集了杜周、几位格物院的核心匠作,以及刚刚从农商署和少府抽调来的精干官吏。
“时不我待。”将闾开门见山,声音没有丝毫疲惫,反而带着一种临战前的冷静,“父皇已下最高指令,新钢量产刻不容缓。此事关乎国运,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目光扫过众人,迅速部署:“格物院即刻扩编!成立三大攻关司:其一,炉造司,专攻冶炼炉的改良设计,寻找更耐高温、更持久的内衬材料;其二,矿勘司,立刻组织人手,携带最新图纸,分赴各地勘探、寻找更优质、储量更丰富的铁矿与煤矿,尤其是那种能烧出极高温度的‘黑石’;其三,工律司,负责制定标准化的冶炼流程、检验标准,并着手编写教材,培训足够数量的熟练匠人。”
将闾的思路清晰无比,宛如后世的项目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杜周,你总揽全局协调。农商署负责所有后勤保障、资源调配,少府负责钱粮拨付。蒙毅将军那边,我会请他调派兵士,保护矿勘队安全,并对重点矿区、工坊加强警戒。各司限期拿出初步方案,十日后向我汇报!”
“诺!”众人齐声应诺,脸上既有重任在肩的凝重,也有一股被点燃的兴奋。
格物院的老匠作,更是激动得胡须微颤,他们毕生所学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是如此宏伟的目标。
命令一下,整个围绕着钢铁计划的体系高速运转起来。
格物院迅速扩张,新的工棚、试验场地在咸阳城郊拔地而起。
一批批有经验的铁匠、陶匠、木匠被征调而来,经过初步筛选和培训,充实到各个攻关司。
然而计划启动没多久,预料中的麻烦便接踵而至。
“殿下,”杜周面色凝重地前来汇报,“矿勘司初步探明的几处优质铁矿,其开采权大多掌握在旧日赵、魏的一些勋贵家族手中。我们派人去洽谈,对方要么推三阻四,要么开出天价,远超市价数倍!”
“还有煤矿,”另一名负责资源的官员补充道,“几处已知的大煤矿也被当地豪强把持,他们声称近期雨水过多,矿洞积水,无法大量开采,供应量锐减,价格却翻了两番。”
“木材也是如此,建造炉体、工坊需要大量硬木,几家大的木材商突然都说存货不足,需要从南方调运,时间、价格都难以保证。”
将闾静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