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将闾的手段之酷烈,用心之深沉,有时连他也感到困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他不明白,为何要如此极端。
难道真不怕陛下怪罪?
但军人的天职和连日来对将闾行事风格的认知,让他压下了所有疑虑,只剩下绝对的服从。
他知道自己已经和这位年轻的监国绑在了同一辆战车上,只能向前无法后退。
似乎是察觉到了核心圈子的疑虑和外界的汹涌暗流,将闾在坑杀术士的第三天,秘密召见了他最为倚重的几人。
蒙毅、杜周,以及少数几位新提拔起来、绝对可靠的年轻官员。
没有长篇大论,将闾直接让人呈上了一些从方士府邸搜出的密信和记录,以及廷尉府连夜审讯的部分口供。
“诸位看看这些。”
将闾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这些所谓的‘方士’,并非都是一心求仙问道之辈。其中混杂了不少六国余孽派来的探子、死士。他们利用炼丹、传道的名义相互联络,窥探朝廷虚实,甚至试图结交朝臣,用所谓的‘丹药’加以控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震惊的脸庞,继续道:“更有甚者,其心叵测,妄图将含有慢性毒药的‘仙丹’献于陛下,以达成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此等祸患潜伏日久,若不雷霆拔除,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此言一出,宛如平地惊雷。
蒙毅和杜周等人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惊骇。
原来焚书坑儒背后,竟还隐藏着如此惊天的阴谋!
虽然将闾并未拿出所有直接证据,但结合赵高案的前车之鉴,以及那些查抄出来的、确实可疑的物件和口供,他们心中的疑虑顿时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后怕和庆幸。
“殿下英明!”
杜周率先反应过来,躬身行礼,“臣之前只以为此辈骗财害命,未曾想竟包藏如此祸心。若非殿下果决,后果不堪设想!”
蒙毅也抱拳道:“末将明白了。此等奸宄,确实当诛!只是……陛下那边……”
“陛下英明,待证据确凿,呈于御前,自有圣断。”将闾淡淡道,并未过多解释,“此事暂且密之,重点在于肃清余毒,稳定局势。”
众人心中稍安。
至少,监国公子并非真的疯了,他的行动有着更深层次的、虽然残酷但可以理解的理由。
就在咸阳城被政治风暴和血腥清洗搅得人心惶惶之际,城西的格物院,却传来了一丝令人振奋的消息。
“殿下!成了!成了!”
一名格物院的匠吏,捧着几张略显粗糙、颜色泛黄的薄片,激动地冲进殿内。
将闾接过那几张东西,仔细看了看。
这便是格物院根据他提供的思路,用破布、树皮、渔网等废料,经过数道工序初步制造出来的纸。
虽然质地不均,表面还有些粗糙,但比起笨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无疑是巨大的进步。
他取过一支笔,蘸了墨,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墨迹晕染略快,但字迹清晰,确实可以书写。
“成本如何?”将闾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