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决意第五次东巡,巡狩天下,扬我大秦国威!”一个尖细而带着谄媚的声音响起,是中车府令赵高。
他躬着身,眼角的余光却瞟向了站在前列,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青年公子——胡亥。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巡狩期间,咸阳需有重臣监国,以安社稷。臣以为十八公子胡亥聪慧仁孝,可当此任!”
赵高话音刚落,立刻有数名官员出列附和。
“臣附议!胡亥公子堪当大任!”
“陛下圣明,胡亥公子乃最佳人选!”
胡亥脸上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得意,偷偷瞥了一眼御座上的嬴政,又迅速低下头故作谦恭。
高踞御座之上的正是那位一统六合、威压天下的始皇帝,嬴政!
此刻他面色沉凝,眼神深邃,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焦虑。
嬴政其实清楚胡亥有几斤几两,并不想让他监国,但又没合适的人选,所以才感到头疼烦恼。
这时。
在大殿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将闾听到嬴政即将要东巡后心头一颤。
一个月前,赵闾在深夜加班猝死,意外穿越到大秦,成为嬴政之子嬴将闾。
而此刻正值公元前210年春,距离那位铁腕帝王病逝沙丘,赵高和李斯以及胡亥篡改遗诏,仅有数月之遥。
死亡的阴影,如同殿顶盘旋的巨龙雕刻,冰冷地笼罩下来。
将闾想起了那段在皇室内部隐秘流传的谶言:“祖龙死,地分崩,有变数自东方来,掌乾坤,续国祚,或坠深渊,或耀万古。”
祖龙死,地分崩!
将闾的心脏骤然收紧。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清楚,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大秦二世而亡,天下倾覆,血流成河。
他看到那些附和的官员大多眼神闪烁,显然是赵高一党,或是望风使舵之辈。
而以蒙恬为首的武将勋贵,以及部分正直的文臣则眉头紧锁,却并未立刻出言反对。
长公子扶苏因直谏而被贬斥上郡,蒙恬手握重兵在外,此刻朝中竟隐隐形成了以赵高、胡亥为首的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历史的车轮,似乎正沿着既定的轨道,轰隆隆地驶向深渊。
不行!
绝不能让胡亥监国!
否则一旦嬴政在外病故,赵高和李斯勾结,伪造诏书赐死扶苏,自己这个默默无闻的公子,必定也难逃一死。
更重要的是,这个辉煌一时的大秦帝国,将迅速土崩瓦解而陷入战火。
他,赵闾,不,现在是嬴将闾,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占据了这具身体,就绝不能坐视悲剧发生。
他脑中那些超越这个时代千年的知识,那些关于世界格局、科技发展的记忆,或许就是谶言中那“东方来的变数”。
就在嬴政目光扫视下方,似乎即将做出决定,胡亥和赵高几乎要按捺不住喜悦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