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某天出门遛弯,行至半路突然发现一名落水儿童,你见义勇为,下水将他救起。
但此时这位儿童已经呛水失去了呼吸,你们会怎么做呢?”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必须得赶紧救人呀。”柏风在底下没有犹豫,快速回答道。
池月点点头,问柏风:“那该怎么救呢?”
回想了一下自己小时候顽皮常在河边玩耍的经验,柏风回答说。
“我们小时候遇到这种呛水的最要紧的是把水赶紧排出来。
大人们会把溺水的人放在牛背上,让人头朝下,方便水快速流出。
学医后师傅教我们,遇到溺水的人,可以用针刺穴位,在扎指头放血。
如果都不行的话,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在座的各位太医纷纷点头,他们和柏风的想法一致,学习的对溺水之人的救助方法同样如此。
这和池月之前了解到的一样。
这柏风说的方法传承数千年,救过许多人的性命,因此大家对它深信不疑。
池月继续往下又翻了一张PPT。
PPT上的图片是一个捂着心脏倒在地上的老人。
池月问:“现在大家又走过一个街角,遇到了另一位心脏有疾病的患者也出现了暂停呼吸的状况,这时你又会怎么办?”
柏风回想了一下说:“还是刺激穴位和放血?这方面我学艺不精,暂时只能想到这些。”
“那有没有人可以补充呢?”
池月环视了一圈教室。
教室里都是些年轻的太医,似乎都想不出来别的应对之法。
连池月最看好的赵实也只是摇了摇头。
池月没有再继续追问,又翻了一页。
“柏太医说的方法我没有学过,所以无法评判它的正确性。
但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多拖一分钟,患者就多一份危险,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与死神抢人。
所以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个我们那里常用的,应对突发心梗和溺水等造成的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心肺复苏。”
池月拍了拍手,很快就有两名同学从后排座位来到讲台。
其中一人二话不说就躺在地上,扮演起一位失去意识的患者。
另一个人则站在一旁扮演施救者。
池月月招呼太医们往前坐,以便更清晰的观看到整个救助流程。
讲解开始后,施救者跟随赤月的讲解开始动作。
“心肺复苏术前期准备的第一步是判断患者意识。
我们可以轻拍或者摇晃患者的双肩,并靠近他耳边呼唤‘你好,你怎么了?能听到我说话吗?’
当患者在我们呼喊过后没有反应时,我们就要立刻开始行动。”
示范同学很有表演信仰,施救者用力拍他几次他都没有反应。
施救者见状立刻将他摆放为仰卧位,并把他的头和颈一起转向同侧。
池月继续讲解:“头部偏向一侧,是为了及时打开气道通道,同时我们还要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内的异物……”
池月每讲解一句,示范的同学就跟着做一步。
前半部分进展的都非常顺利。
在施救者的操作下,患者似乎已经开始好转。
直到流程进展到心肺复苏时遇到了一些小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