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我李建成之子 > 第95章 来时好好的回不去了(第1页)

第95章 来时好好的回不去了(第1页)

张宜面露微笑,一副万事尽在掌握的自信模样,拱手说道:“臣已经将捉钱令史都带来了,这会他们在东宫外面等候。”

李承宗嗯了一声,对着王晊打了一个手势,让他把人带进来。

王晊立即转身而去。

很快,六个高矮胖瘦不一,身穿令史服的中年男子,跟在王晊身后,陆续走入显德殿,在李承宗面前一字排开,同时躬身行礼,异口同声道:

“拜见皇太孙殿下。”

“拜见三位殿下。”

李承宗打量着他们这六个捉钱令史。

捉钱令史,顾名思义,就是负责赚钱的小吏。

但他们又和寻常小吏不同。

朝廷规定,只要捉钱令史干满一年,且在这一年里为朝廷赚到足额的数目,第二年就会授予官职。

因为其特殊性,所以捉钱令史是一众小吏之中,上升渠道最快的职位。

而且,由于捉钱令史平日里与钱打交道,赚钱对他们而言轻而易举,因此,也是一众小吏眼中的肥差。

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当上捉钱令史,想要得到这个肥差,首先得有钱,有钱才能疏通关系,打通门路,当然,有背景也行。

其次是要得懂数算。

面前的六个捉钱令史,体格高大,模样精明,一身价格不菲的穿装,一看就知晓他们既有背景又懂数算,还有钱。

“你们是京城两县的捉钱令史?”

李承宗看着他们问道。

右侧第一个捉钱令史,在他们当中年纪最大,三十五岁左右,此刻上前两步,低头拱手道:

“是,我们三个,是万年县衙的捉钱令史。”

他指了指旁边和他年纪相差不大的两个捉钱令史,说完,又指了指再旁边的三十岁左右的捉钱令史,说道:“他们三个,是长安县的捉钱令史。”

李承宗微微颔首,指了指装有契据的箱子,问道:“箱子里的契据,是你们跟京城百姓签的?”

那名捉钱令史低头拱手应声道:“是,其中一半,是我们与万年县百姓签的,另外一半,是他们与长安县百姓签的。”

李承宗抬手指向站在一旁的张宜,说道:“刚才听张宜的意思,让这些百姓还钱,是逼他们家破人亡,闹不好还会激起民变。”

“你们给讲讲,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为首捉钱令史看了一眼张宜,说道:“张工部说的是实情。”

古代对官员的称呼,不是称作“大人”,而是姓氏后面加官职,亦或是加其任职的府衙。

这个捉钱令史称呼张宜为张工部,就是说对方在工部任职。

为首捉钱令史继续说道:“这都要从百姓们借的钱开始说起。”

“这五十万贯钱,是一个多月前借出去的,确切的说,是在京城粮荒发生之后,借出去的。”

“京城粮荒刚刚开始时,来借钱的人如过江之鲫,我们也乐得将钱借出去,毕竟我们身为捉钱令史,赚的就是息钱。”

“京城出现粮荒,这些百姓看到了商机,所以,他们将钱借走之后,全部用来买了粮,想在高价时候抛出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