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赵海没想过提价,但在他潜意识里,还只是把自己当成普通的小吃摊,没有把烤鱼事业发扬光大的念头。
相比之下,陈艰的商业头脑就体现出来了。
“海叔,你可以买些酒水,再弄些小菜,做成专门的烤鱼大排档,然后就可以把价格定高些……”
听着陈艰的介绍,赵海的眼神越来越亮。
对啊!
自己完全可以按大排档的模式来摆摊嘛!
赵海不知道的是,陈艰介绍的这种烤鱼大排档模式,在后世的宵夜摊里已经是很成熟的体系,这种体系也会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迅速发展。
现在入局,可以说是占尽了先机!
拿着陈艰给的酱料,赵海迫不及待地赶回了家。
他准备将陈艰的计划告诉妻子,以获得对方的支持。
要完成这一步,关键就在于用陈艰的酱料烤出一条美味的烤鱼。
他刚才已经和陈艰算过了,一瓶五十元的酱料,足够他卖出去十条鱼。
哪怕只是按照一条鱼三十八的定价,也是近四百的营业额!
作为提供核心秘方的陈艰,才收不到二成的费用,和白送有什么区别?
……
和赵海这边谈好价格,陈艰的心情也很不错。
一瓶酱料赚五十,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赵海每卖出去十条鱼,自己就能白赚五十块!
虽说不如自己摆摊赚得多,但却很好的解放了自己的劳动力。
哪怕是以后上学不摆摊了,光靠卖烤鱼酱料,他也能每天赚个一百,这已经遥遥领先于庆海市的平均工资了!
当然,陈艰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满足的,他会继续将生意做大做强。
从卖烤鱼升级成卖酱料,只是他事业的第一步。
他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将生意更好的推向大学城。
在大学城做生意,味道好吃固然能吸引顾客,但愿意为了味道支付溢价的学生并不多。
毕竟大学生的生活费有限,没办法为了美食花费太大的代价。
想到这,陈艰很快有了主意。
既然自己的优势是烤串的味道,如何尽可能地将招牌打出去,便成了宣传的关键。
所以他打算买点细竹签做小串,这种在后世很常见的烧烤小串,在如今的年代还非常少见。
小串能不能赚到钱,对陈艰来说并不重要。
他看重的是小串的数量。
三五块钱一把小串,虽然肉是小了点,但毕竟量大,学生买着也不吃亏。
更重要的是,小串天然具有的数量优势,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进行分享。
试想一下,大学生买了烧烤回到宿舍,如果舍友想要分一串,分一轮下来,至少也得分出去三五块钱。
虽然这不是什么大钱,但总难免会让学生有些不舍。
但换成小串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五块钱一大把的小串,即便给舍友们每人分几串,自己也还能剩一小把,根本没有多大影响。
而那些吃过小串的学生,陈艰有把握能通过自己的美味烤串,将他们变为潜在的顾客。
长此以往,自己的小摊便会越来越红火。
要是能和外卖配送相结合,把生意做到整个大学城里,日入过万恐怕都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