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方羽将军不负圣望,以弱胜强,扬我国威!此战大捷,河东可定矣!”
他虽然对方羽诗退敌军、狂风助战的描述也感到惊奇,但更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战果。
生擒李承业,歼敌俘虏数万,这足以证明方羽的军事才能。
“嗯。”李隆基点点头,脸上的笑容却淡了几分,他注意到了捷报中后面隐晦提及的内容。
“九龄啊,方羽信中提到,王德忠克扣军械粮草,险些误了大事,你怎么看?”
张九龄心中一凛,知道关键来了。
他沉吟片刻,躬身道:“陛下,军国大事,粮草军械乃重中之重,丝毫马虎不得。王太尉位高权重,或有疏忽,但此事关乎战局成败,不可不察。”
他没有直接指责王德忠,但话里的意思很明确,需要调查。
李隆基眉头微蹙。
王德忠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掌管兵部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方羽的指控,也不能完全无视。
尤其是,方羽刚刚立下如此大功。
“还有商家通敌一案,”李隆基继续道,“方羽恳请彻查,言辞恳切,似乎另有隐情?”
张九龄心中暗叹一声,知道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商家一案,牵扯甚广,背后是世家与新贵、文臣与武将之间的复杂角力。
王德忠显然是想借此打压方羽和商家,而方羽则在奋力反击。
“陛下,”张九龄斟酌着言辞,“商家乃皇商,多年来为朝廷效力,并无劣迹。通敌之说,事关重大,仅凭一些捕风捉影的传闻和王太尉单方面的指控,确实难以令人信服。”
“方将军与商小姐已有婚约,他为商家辩白,固有私情,但也可能确实知晓内情。依老臣之见,不如暂缓对商家的处置,待方将军平定河东回朝之后,再行详查,以示公允。”
张九龄的建议,看似中立,实则是在为方羽和商家争取时间。
他深知王德忠的为人,也看好方羽的潜力,不希望这位冉冉升起的将星,因为后院起火而夭折。
李隆基沉思不语。
张九龄的话,不无道理。
方羽在前线浴血奋战,若此时动了他的未婚妻家族,确实容易寒了将士的心。
而且,他也隐隐觉得,商家通敌一案,似乎有些蹊跷。
“嗯……”良久,李隆基缓缓开口,“就依卿之见。传朕旨意,嘉奖榆林大捷有功将士,方羽指挥得当,智勇双全,加封为左骁卫大将军,赏金千两,绢千匹!其余将士,按功劳大小,各有封赏!”
“至于商家一案,暂缓处置,待河东战事平定,方羽回朝后,再做定夺。”
“王德忠克扣军粮一事……”李隆基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神色,“着御史台暗中查访,若有实据,绝不姑息!”
他终究还是给了王德忠一个面子,没有公开调查,但也留了后手。
“陛下圣明!”张九龄躬身领旨。
他知道,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