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我在唐朝当王爷免费阅读 > 第六十七章 谣言四起风波恶(第2页)

第六十七章 谣言四起风波恶(第2页)

又过了几日,一些笔锋刻薄、来路不明的短文开始在坊间悄悄传递,尤其是在一些落魄文人和对新政不满的官员手中流转,内容多是指桑骂槐,影射方羽私德有亏,或是将新政推行中的困难无限放大。

虽然尚未形成燎原之势,但这些杂音汇聚起来,已让一些原本就心存疑虑的百姓和官员开始动摇。

方羽很快便察觉到了这股不同寻常的暗流。

方羽看着手中收集到的几篇措辞恶毒的文章,眼神冰冷。

“看来,杨国忠是黔驴技穷,开始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了。”

方羽冷笑一声,将手中的纸张缓缓抚平。“夫君打算如何应对?”

商瑶在一旁问道,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色。“堵不如疏。”

方羽沉吟道,“这些文章看似汹汹,实则破绽百出。

派人去查查,是哪些笔杆子和说书人在上蹿下跳,背后是谁在指使。

既然他想玩舆论,我们就陪他玩玩。”他略一思索,嘴角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

“他想泼脏水,我们就让他自己惹一身骚。或许,还能借此机会,让某些人看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国之蠹虫。

这份‘大礼’,杨相国想必会‘喜欢’的。”

方羽正思索对策之际,门房来报,张相公紧急求见。

原来张九龄在早朝后,已从几位同僚口中听闻了市井间的恶毒流言,深感事态严重,顾不得歇息便匆匆赶来。

“方国公,近来那些流言,你可曾听闻?”张九龄一进门,便开门见山地问道,苍老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张相放心,些许跳梁小丑,还翻不起什么大浪。”方羽起身相迎,示意张九龄落座,神色依旧从容。

“话虽如此,但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若任由这些谣言扩散,恐怕会对新政大局造成不利影响啊!”张九龄捋着胡须,语重心长地说道。

“张相所言极是。”方羽点了点头,“我已经有了一些想法,正要着手调查此事,还请张相助我一臂之力。”

“份内之事,老夫义不容辞!”张九龄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方羽将几份措辞最为恶毒的文章并排摊开,仔细比对。

“张相请看,”他指着其中几处,“这几篇文章,虽然署名不同,文风也刻意模仿市井俚语或鸿儒论调,但你看这几处用典,如‘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蠹国害民,其心可诛!’,皆出自《左传》同一篇章,且论证逻辑都倾向于将个体困难归咎于新政本身,而非执行偏差,这种刻意引导的痕迹,倒像是出自同一师门,或者说,是有人提前定好了调子。”

他随即制定了一个计划,让手下人暗中散布一些消息,声称朝廷已经开始追查这些诽谤文章的作者,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线索,对于主动交代者,可以从轻发落。

同时,他又让人放出风声,说杨国忠为了撇清关系,准备将这些捉刀代笔的文人推出去当替罪羊。

这一招虚虚实实,真假难辨,却精准地击中了那些文人的软肋。

他们本就是为了钱财才替杨国忠卖命,如今听闻可能引火烧身,甚至被当成弃子,顿时人心惶惶,内部开始出现裂痕。

一些胆小怕事的文人,开始互相猜忌,生怕对方为了自保而把自己供出去。

更有人暗中打探消息,想要弄清楚朝廷到底掌握了多少证据,以及杨国忠的真实意图。

一时间,这群原本沆瀣一气的“枪手”,变得如同惊弓之鸟,互相提防,矛盾渐生。

方羽的计策,初步奏效。

与此同时,商瑶也没有闲着。

她利用商家的情报网络和人脉关系,在暗中悄悄调查。

商家的势力遍布长安,耳目众多,很快便收集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这日傍晚,商瑶来到方府,将一份密函交到方羽手中。

“夫君请看,这是我让人查到的一些东西。”商瑶说道,清澈的眼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方羽接过密函,仔细展开阅读。

密函中详细记录了几个经常出入杨国忠府邸,并且最近手头突然变得阔绰的落魄文人的名字和行踪,甚至还查到了他们与杨国忠心腹幕僚秘密接触的证据。

“好!瑶儿,你真是我的贤内助!”方羽看完密函,眼中精光一闪,赞叹道。

这些证据,虽然还不足以直接将杨国忠定罪,但已经足以证明那些抹黑文章的幕后黑手,与杨国忠脱不了干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