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系统兼容适配反馈率下降至27%
他翻到最后一页,只看了一句话:
“舆论引导无效,平台进入中立弃守期。”
他合上报表,轻声道:
“他们守不住了。”
凌晨三点,江南市级网络核心节点出现0。37秒延迟。
这是整个灰域系统上线以来第一次出现“非平台操作因素”导致的结构性不稳定。
秦川第一时间赶到中控室。
系统报警并不剧烈,但却精准地指向了一个深层路径:“YD结构管辖入口尝试低频测试接入。”
这是个典型的“系统渗透动作”。
表面模拟合法访问请求,实则通过技术绕行尝试定位灰域节点中的“模糊权限接口”,一旦被定位成功,就可能成为原系统“植入干扰”的支点。
秦川冷静看着屏幕。
他知道,这是R级联盟那边在试探。
他们终于不演了。
“技术性博弈结束,下一步就要打政治性歼灭战了。”李知秋声音低沉。
“让他们试。”秦川语气平静,“我已经把雷放好了。”
次日上午九点,灰域节点系统通过“模糊权限自主学习机制”,成功识别YD入口背后运行逻辑,并反向释放一组“结构权限模型差异包”。
这个差异包会自动在所有接入系统之间传播。
一旦有系统未及时修复权限边界不清的问题,就会被灰域系统自动标记为“低结构可信方”,并触发“行为评级降权机制”。
说白了:
“你来探我?那你自己的权限体系先崩。”
果不其然,当天上午十点三十七分,西南地区某市一座正处于灰域兼容测试阶段的传统金融平台突发系统异常:
【行为评级模块瞬间崩溃】【评级等级倒挂】【资产通道锁定失败】
不到半小时,这个平台的全部客户评级信息全部重置,部分高等级账户被降至“疑似低信任行为体”,引发广泛用户恐慌。
原因查明之后,赫然指向:
“该平台与YD系统存在内部权限接口复用,已被灰域系统认定为权限污染源。”
这不是攻击,而是机制。
是你自己系统漏洞被检测出来后,被动触发了“信用降权”。
平台没人敢吭声。
因为系统确实是他们自己写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