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问:“你们不觉得规矩太细了吗?”
服务员回:“是细,但不细,大家就都按老习惯干了。”
观察者又问:“你做这个,有积分吗?”
服务员说:“有,但我做不是为了积分,我做是因为我干得顺。”
体验期结束时,六百多人提交了反馈。
有赞的,也有不认同的。
一个年轻观察者写:
“我不适应这个体系,我喜欢弹性,但我知道了他们不是靠规矩压人,是靠规矩把人团在一起。”
还有人说:
“我不愿意加入,但我佩服他们敢让陌生人看得这么清楚。”
七天后,秦风召开了一场会。
没有节点负责人,没有运营团队。
只有一群站在组织之外的人。
会议名称叫:
“我们不是成员,但我们也在看着你们”
会上,有人开门见山:
“你们制度越来越像官僚系统了,层层流程是不是会拖慢底层效率?”
也有人说:
“你们一直说共识,不会有一天变成命令吗?”
秦风没有反驳,而是拿出一份文档。
文档标题是:
“共识不是规则,是我们给自己争来的话语方式”
他解释说:“我们不是没改过规矩,我们是知道改规矩之前要先听人说话。”
“共识要能容纳看的人,不能只留给守的人。”
他现场宣布:
金风将设立“门外观察员委员会”,每季度公开报告制度变化观察意见,由外部非成员自组织提出改进建议。
这是金风第一次将制度反馈权力部分交给组织外。
有节点代表担心:“这样不就等于把规则交到外人手里?”
秦风回:“我们要的不是别人替我们定规矩,我们要的是知道我们的规矩看上去是不是还像规矩。”
会后,观察者王一航发文说:
“我依然没有加入金风,但我会每季去看一次,因为他们允许我站在门口,不赶我,不骗我,不把我当敌人。”
“一个组织,能容得下门口的人,其实才真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