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躬身行礼:“多谢皇爷爷!有了您的支持,这些新技术一定能让大明更强盛!”
正当两人交谈甚欢之际,一名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陛下,北平燕王求见。”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好!这确实是造福百姓的好东西!朕全力支持你推广!”
朱元璋脸色微变:“朱棣?他来做什么?”
内侍回答:“燕王说有要事禀报,已经在外殿等候多时了。”
朱元璋沉吟片刻,对朱允熥说道:“允熥,你也留下。正好让你见见你这个叔叔。”
朱允熥心中一动:燕王朱棣,历史上的永乐皇帝,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建文帝江山的那位。如今他突然到访,不知道是什么目的。
很快,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威严的中年男子大步走了进来。他先是向朱元璋恭敬地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然后又转向朱允熥,微微点头:“晋王安好。”
朱元璋看了两人一眼,直截了当地问道:“棣儿,你不在北平镇守,跑到京城来做什么?”
朱棣脸色一僵,随即恢复正常:“父皇,儿臣此来是有重要军情禀报。北方蒙古各部近来蠢蠢欲动,似乎在酝酿一次大规模南下。儿臣担心边防有失,特来请父皇增派兵力。”
朱元璋皱起眉头:“蒙古人刚被允熥打得落花流水,这么快又要作乱?”
朱棣看了朱允熥一眼,语气中带着一丝酸意:“晋王确实战功卓著,但蒙古人似乎吸取了教训。这次他们正在大量仿制我军的火器,还在操练骑兵使用火枪的技术。”
朱允熥听出了朱棣话中的暗讽,但他不动声色,反而问道:“不知燕王叔叔从何处得知这些情报?”
朱棣冷冷地说:“本王在北平二十年,边境上有无数耳目。这些消息千真万确,不会有错。”
朱元璋看看朱棣,又看看朱允熥,沉思片刻,说道:“既然如此,朕会派锦衣卫去北方查证。若情况属实,自然会增派兵力。棣儿,你先回去休息,明日早朝再详细议事。”
朱棣还想说什么,但见朱元璋脸色不善,只得躬身告退。
等朱棣离开后,朱元璋转向朱允熥:“允熥,你觉得朱棣此行,真的只是为了禀报军情?”
朱允熥摇摇头:“孙儿觉得,燕王叔叔应该是听说了孙儿的一些新发明和改革,特意来探听虚实的。”
朱元璋冷哼一声:“朕也是这么想的。朱棣野心勃勃,从小就不安分。他这次进京,绝对不简单。”
朱允熥思索了一会儿:“皇爷爷,孙儿有个提议。既然燕王叔叔对孙儿的新技术感兴趣,不如让他参观一下,也好让他知道我们的实力,免得他有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朱元璋:“此计甚妙!明日早朝后,朕就命令朱棣随你一同去看那些新机器。他若知道我们的实力,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第二天早朝后,朱元璋果然当众下令,让朱棣随朱允熥参观新技术展示。朱棣脸上露出不愉快,但又不得不领命。
离开皇宫,朱允熥带着朱棣来到城郊的机械工坊。一路上,朱棣不怎么说话,但不时打量朱允熥,眼中充满审视。
朱允熥假装没注意,热情地介绍道:“燕王叔叔,您今天有眼福了。这段时间我研发了不少新东西,正愁没人欣赏呢。”
朱棣淡淡地说:“听说你发明了什么‘蒸汽机’?能代替人力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