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气势磅礴,描绘出了大明山河的壮美,听得满朝文武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万里山河在眼前展开。
“好诗!”
朱元璋忍不住拍案叫好,“允熥,你这首诗将我大明山河描绘得如此壮美,真是让人心神荡漾啊!”
朱允熥借势道:“皇爷爷,我大明地大物博,若能用对地方,何愁军饷不足?孙儿愿意拿出五十万两银子,助边关军饷。”
此话一出,满朝震惊!
五十万两银子!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朱元璋也是一愣:“允熥,你确定?”
朱允熥坚定地点头:“孙儿确定。大明正处多事之秋,孙儿愿尽绵薄之力。”
朱元璋大喜过望:“好!朕收下了!”
此时,朱允炆的脸色已经难看到极点。他原以为上次琉璃生意的一百万两已经是朱允熥的全部家底了,没想到对方还能再拿出五十万两来!
这下,朱元璋对朱允熥更加刮目相看了。
下朝后,朱允熥特意找到了户部尚书,将五十万两银子的银票交给了他,引得满朝大臣无不侧目。
人群中,不少人开始窃窃私语。
“没想到三皇孙竟如此慷慨……”
“那首《山河颂》,真是气势不凡啊!”
“三皇孙变化太大了,简直判若两人……”
朱允熥对这些议论充耳不闻,径直离开了。
出了奉天殿,朱允熥脑海中响起系统提示音:
“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奖励‘杂交水稻全套种植技术’已发放至系统空间,请查收。”
朱允熥心中一喜,回到寝宫后立刻查看起了系统奖励。
一整套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从种子选育、田间管理到收割储存,应有尽有。
朱允熥爱不释手,这简直就是救命稻草啊!
“有了这个,老朱的‘民心所向’考核,我必胜无疑!”
接下来,朱允熥火速召见了常升,将杂交水稻的部分技术告诉了他,并命他立刻派人前往武昌府,准备大规模推广种植。
常升听完后,心中震惊不已:“允熥,你这水稻当真能产量翻倍?”
朱允熥自信满满地点头:“舅舅放心,绝对没问题。”
常升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可是现在已经到了农历六月,错过了春播,怎么办?”
朱允熥胸有成竹地回答:“舅舅,这稻种分两季,春季和秋季都能种。现在正好赶上秋播,一点都不晚。”
常升这才松了口气:“那好,我这就派人去办。”
朱允熥嘱咐道:“记住,一定要严格按照我给你的方法去种植,否则会前功尽弃。”
常升点点头,匆匆离去,去安排人手了。
朱允熥又开始盘算起来:“有了杂交水稻,武昌府的百姓不愁吃饭了。但要想赢得民心,光有吃的还不够……”
就在这时,太监来报:“三皇孙殿下,璐国公蓝玉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