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目前也确实还没改变啊。”
两个研究员一开口,大家又怅然若失了。
李颜消失,明面上的说法是“投入到量子计算机的深度研究”,实际上就是跑军工那边搞最终阶段的验证了。
什么?你问量子计算机?
巧了,军工这边的人也很好奇。
但李颜没有说太多,因为这块内容属于……他不保密,大家也看不明白的程度。
“我发现了一种基于拓扑材料的稳定量子比特结构,极大延长了量子态的相干时间,并在常温下实现高效操作。这解决了量子退相干和错误率高的核心难题。”
他也是说过的,但确实大家完全没听明白,连此举的意义是什么,都不明白。
那就等结果吧。
一切就这么稳步推进着,不知情的人猜测李颜准备搞什么大动作,知情的人期待着李颜告诉他们“我搞定了”的那一天。
日子就这么溜走,很快来到了2018年的夏末。
李颜研发到后期,进入了一种非常怪异的境界。
说投入吧,整个人丝毫不显得兴奋,对不少喜人成果的达成总是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说不投入吧,他经常动不动就对着一堆数据思考上好几个小时,甚至把自己关进小黑屋——启动超频去了。
他很认真,很专注,看起来却又没有什么全力以赴的感觉。
完成了诸多技术突破,却完全没从中获得什么满足感一般。
到场跟进项目的领导有过如此表示:“即将取得成功的李颜看起来还没跟我展开蓝图时开心。”
这实际上让其他人都有点没底。
做了这么久了,做出来的玩意儿到底能干嘛,或者说,是不是能做到对应的效果,他们都是两眼一抹黑的。
李颜的不兴奋,到底是觉得项目推进不如预期所以对最终结果不乐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能有啥原因?
军工这边的某位负责人心里实在过于没底,冒着李颜不满的风险,通过一些渠道问到了韦韵之。
结果收获了“他可能觉得不够有挑战性了”的奇妙回答……
不过韦韵之并不知道李颜在搞什么,她也以为李颜只是在推进量子计算机的研究。
这种飘摇的情绪在18年开春时被一发激光炮跟一发电磁轨道炮狠狠冲散了。
官方本来就有在研究这个东西,但进展其实都还比较初期。
电磁轨道炮追求极致的速度,可以用于天基反导系统,但目前为止最狠的测试初速度也就是灯塔那边在实验室搞出来的2。4kms。
这速度不够,而且面临炮管材料强度不足、响应速度过慢等问题,距离实际应用在天基武器上边还有很长的距离。
李颜表示材料强度不行我就搞个新材料,磁场强度不够我有室温超导,响应时间问题我有量子通信……
然后借由大西北一发初速度直接突破20kms的炮弹把所有人都惊掉了下巴。
这意味着哪怕是部署到1000km高度的轨道炮,都能在50s内轰到地面。
如果绕这么一圈带轨道炮的卫星,结合强大的量子卫星-雷达检测系统,扼杀飞行中的导弹,想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一炮就已经足够让所有人心跳猛然加速了。
李颜又给了大家一发激光。
激光这玩意儿,速度快则快矣,但长距离打击的精准度与威力,都相当让人不满意。
李颜表示那是你们的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