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怨偶天成娱乐圈 > 第74章(第1页)

第74章(第1页)

插科打诨地聊了一通,挂断后顾晏津还是很迷茫。

迷茫。

二十五年这个词从来没出现在他身上。

读书时候他力争上游,高考选择专业时拿定主意就不改变,就业潮还没来得及影响到他,顾晏津就已经卷起铺盖开始为生活打拼。

这么多年来,他脑子里就只有“拍好电影”这件事,其他人情往来、工作上的矛盾和冲突都只是达成目标路上的绊脚石,解决了就往前更进一步。

但现在,从业以来一直坚定着他内心的那个锚点,不知不觉已经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拍好电影,什么是好电影?

节奏明快、故事明确、人物立体、有深刻主旨的剧情片就是好电影吗?换句话说,好电影就一定是这些标准吗?这样的剧本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有,就如《傲慢与偏见》,再好的名作几百年的时间里核心早就被复制了个遍。

既然不是那又是什么呢?

记得学校上课时老师解读三巨头的作品,课后长达十几二十个小时逐帧逐帧的拉片,学习、理解应用大师级别的结构和语言,去体会费里尼的狂欢怪诞,塔可夫斯基的哲学诗意,又或者是昆汀的暴力美学。那些精妙的叙事结构,高级浪漫的视听语言,深刻刻画的真实人性和情感共鸣,敢于表达敢于挑战世俗的勇气,好像都随着时间离他远去了。

电影自诞生起至今已经走过近一百三十年,这百年来不知道多少导演淹没在长河里,百年枯骨最后只留下那批人永久伫立在影史之巅。但是像希区柯克、库布里克这样的电影大师又能有几个?这些被世人吹捧起来的“天才”多如牛毛,然而抬起头才会发现真正的天才正站在上帝的右肩。

天赋本就是上天赋予的能力,不是靠努力就追赶到的。换个角度说,能追上的也并不是真正的天才。

故而顾晏津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天才,他只是茫茫沙海之中微不起眼的一颗砂砾而已。

他的作品没那么精妙反转的剧情,没有堪称经典的色彩布局,没有新奇的叙事结构,也不喜欢刻画太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那他有什么呢?

回想这么多年来拍电影的回忆和经历,他竟然有些想不起来了。

别人总称赞两部高票房的作品将他送上了国内电影史,可大概只有他知道午夜梦醒时心惊的滋味。

这两部被誉为顾晏津“灵气”之作的电影,竟然是他六七年以前的作品了。

像他这样天分不够又有追求、还不肯轻易抛弃“自尊和身价”的电影人,注定是难以自洽的过程。

既然拍不好,就干脆不拍了。

这些话顾晏津没有和邵庭阳说,邵庭阳和他的理想追求不一样,他和梁映都属于有自知之明、努力但也能自洽的类型,唐遥倒是和他有着差不多的境遇,但不在穷人面前哭穷是一种道德。

这件事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揭了过去,邵庭阳不想让他心烦,顾晏津也不想烦恼这些,干脆抛之脑后。

过了几天,唐遥来探望他,还带来一个重磅消息。

“你的剧快下证了?”顾晏津一脸震惊,“等下,你什么时候干回老本行了?”

“就年前的事。”

邵庭阳给两人各倒了一杯温热的花茶,又切了盘水果,走之前识趣地关上门,把空间留给他们两个。

唐遥吹了吹茶杯上碎掉的干花,解释:“你那段时间出国养病,梁映也忙着带孩子,我也不好打扰,想来想去还不如回去拍剧,给自己找点事做。”

其实说起来也和顾晏津有关,他出国后,没了时不时到剧院约他吃烧烤炸串的朋友,唐遥不免有些寂寞,中间和邵庭阳打了一次电话,这才知道他们这次去瑞士时为了顾晏津的病情。

唐遥挂了电话后不禁想到前段时间好友劝自己的话,对方都已经鼓起勇气迈出了这一步,梁映和其他好友的生活也都在正轨上,自己不能总是停留在原地,索性咬咬牙试了一次。

成绩好不好另说,总之能有个开始就算是突破了。

听到这番话,顾晏津自然也为他高兴。

老实说,话剧又苦又累挣得还不多,实在不适合唐遥现在的情况。转回电视剧和电影行业多好,电视剧梁映能找人牵线,电影方面也有他帮忙,一人喂一口也总能把人给喂起来,走哪儿都不用愁。

年纪轻轻的,也没那么喜欢,干嘛非扎这里头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